复盘——线上教育

算了一下,2019年的2月开始接触线上教育,到现在2年半的时间。买了有几十门课程吧,加上系统赠课,将近300门的课程。朋友戏谑我是自己装了小马达,“剁”课成瘾,不知道累。期间也有不少朋友问我,什么不集中精力专攻一个方向呢?贪多不精;也有朋友说,你学那么多有什么用啊?还把自己整的那么累……我也确实不止一次有过类似的困惑,但总是无法克制对新课的好奇,心甘情愿的被绑架,把自己的业务时间都搭上了。

近日参展画作意外收到眉山市美术馆的收藏证书,对于零基础的我来说无异于奢侈品。欣喜之余,我也突然明白了之前的困惑,借此机会对这两年的收获进行复盘,作为阶段总结吧。


1. 拓展了知识边界

学了画、练了字、玩了插花、实践了收纳术;提升了英语、纠正了普通话、中了拆书稿、用熟了导图;了解了心理学、接触了国学、甚至尝试了黄帝内经、易经和心经……

2.开拓了思路

借用樊登读书里“思维的泥潭”中的一段话:“我们要在许多领域都有经验,而且知识渊博。有时候你沉迷在一个东西当中,很容易陷入范式里出不来。但是当你能够用更多的类比、更多的可能性来看待这个事物的时候,眼界就开阔了。杨振宁、爱因斯坦这些人音乐、喜剧、小提琴什么都会,他们喜欢的东西很多,这种广泛的涉及会带来大量的灵感。”“所谓的天才,其实是勤奋和思维方式这两点做的很好。他们的特征是什么?第一个叫做内在动力,就是他们解决问题是自我引导、自我鞭策和充满活力的;第二个叫做容忍不确定性,有好奇心,有开放性的思维。”

自知智商有限,对于生活、工作中层出不穷的问题,靠思维的活跃和知识边界的不断拓展,也还是可以解决一些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选择,学习选方法、工作选思路、看病选医生、装修选材料,生活需要的智慧一点儿也不会比技术研究少。只有自己接触过,你才不会小马过河,被一些片面、粗浅、负面的评价裹挟。

3.学会了碎片时间的利用

有朋友问我,感觉你的时间好多啊,我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只想葛优躺看会电视、刷刷手机。我完全了解这种感受,以前的我也是这样。但为了满足自己旺盛的好奇心,只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课程是早上睁眼后的清醒剂、睡觉前的催眠曲、洗脸刷牙午饭通勤路上的伴奏乐,缺点是——太费耳机。

4.增强了自控力

除了硬笔书法课程,其他的都获得了打卡返费。这个可能主要归功于我太扣了,不舍得那点学费(捂脸笑)。打卡返费政策对我这种自控力、计划能力不咋地的人特别友好,帮助我充分利用每个10分钟的碎片时间。

5.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好奇宝宝

有画友说,平时觉得自己好奇心太盛、病得不轻,身边难得见着一个同病相怜的人,现在觉得群里一抓一大把。和她们在一起,你会觉得自己孤陋寡闻、知识浅薄、时间管理不够好。很遗憾,因为家里的事情一件一件,暂时没精力继续和她们相伴相随。

6.改善了内向型人的不善言谈

虽然学习不精,但好处是日常交流的话题都能有一点点了解。所以即便初次见面,也能很快找到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从“大闷葫芦”到“小话匣子”,虽然还有很大差距,但毕竟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只是可能苦了身边不了解我过去的新朋友,不得不接受调整阶段我的聒噪和各种飘忽不定(笑哭)。

7.收获了平和和笃定

曾经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也常被负面的评价郁闷到,因为自己的不够自信;也曾被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人、事困惑,迷茫于对错之分,因为自己的不够笃定。听了一些经典的国学课程,你会感叹,这些圣贤、智者早把生活、工作中这点事儿说的清楚又透彻,让你瞬间人间清醒。不要总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频率不太一致的,不需要他懂你。

想当初漫无目、一时兴起的学习,积累到一定量,还是会有一点质的改变。对我而言,从一个活在理想中的完美主义者逐渐回落,坦然、平和的接受人性的脆弱、自私、无力以及命运推送的一切。

2012-2014年,是从外向内被动的改变,这次则是从内向外主动的改变。相同的是,这两次都是源于潜意识下生活的需求。每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诉求,有的人,面对的是平直大道,轻轻松松就能走完全程,那就自由自在的欣赏沿途的美丽;而有的人,面对的是山路十八弯,必须翻山越岭才可能到达终点,必须锻炼更强大的内心。

下一次会是什么时候?谁知道呢,我们都无法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过好当下吧,最近两月家事、工作太烧脑、心力憔悴,我想好好休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盘——线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