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9

2022年8月29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学习第一课《白鹭》第一课时,这是郭沫若写的一篇散文。

        昨晚备课前,我感觉对散文有些无从下手,也生怕不能给学生上好。为此,我在国家教育平台听了相关课程后,有了些思路。自己又看了教参和教案书后,有了自己的思路。

        上课伊始,我还是先带着学生怎样看书——看目录、看本单元课题,然后再进入本课。因为有昨晚的预习和早读的朗读,我把课堂上的检查生字词省去,准备明天第二课时直接听写。

        我直接让学生谈谈对白鹭的印象。有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美丽,也有学生用了课文里的话。但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我就有些着急了,此时应该就这前面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段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但我却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是怎样认为的?接着把首尾呼应的结构告知了大家。

      这样一来,课堂环节就打乱了。

      后面学习2-5自然段的环节还挺流畅,通过同桌交流谈感受、品读重点语句,但感觉学生们学的还是很浅,我没有带着学生真正“进入”,没有从文本到文学的感悟。

      自我感觉,昨晚很认真的花了两个多小时在备课,但上课后效果却不尽人意。是什么原因?是我自己对文本理解的不够,我只是忙于看别人的课,看别人的教案,自己没有潜心钻研文本造成的,没有依据《新课标》来指导自己的课。

      问题很多,真是着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