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概念世界,其文字游戏反映着三观理念,搞明白概念至关重要

思维内涵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反映了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点。

这个内涵简单理解,指的就是概念和概念间联系。

概念是啥,就是客观事物本质反映,用词语来标示,我们可以说概念就是词语,由此可以认为思维就是使用词语的过程。

因此也就有了思维的特点,词语当然是间接与概括的反映事物。

比如一个圆圆的、青红色、吃起来甜甜的东西,我们赋予一个概念叫做苹果,这是概括性,同时我们说昨天吃的苹果很甜,这里的苹果就是间接性表达,因为吃掉的苹果谁也没有看见。

思维外延有多个分类。

按照形态分作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削苹果就是动作思维,用苹果教孩子知识如画画算数是形象思维,把苹果这个词语用来造句子写文章打比方就是逻辑思维,如“小妹妹的脸蛋红的像苹果”,这就是逻辑思维,也叫做抽象思维,就是词的思维。

看到苹果这个词想起水果,算是形象思维,把苹果归到水果这个概念中,水果就是典型抽象思维。更多的如文章、爱情、学习、痛苦这些词语,不用说就是抽象思维,距离形象思维很远了,因此思维的本质特征就是“用词作为中介反映现实”。

还有按照找答案分作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即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以及是否创造性,分作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山寨机和创新机。


任何一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搞明白才会互相理解,彼此清楚意图,否则鸡同鸭讲,看似对话其实需要翻译。

我们说一个法律最要紧的就是术语定义,这个清楚了法律条文就清楚了。

把基本概念搞明白意义重大,可以说很多时候争论误解源自概念不清,这里牢记概念“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也就是搞明白词语真实含义。

由于词语是思维表达的中介,又因为词语本身特定内涵和外延,误解、曲解、错觉也就毫不稀奇。

一词多义,多词一义,太正常。

自己创造过一个幽默,那是在大学读书时候,舍友喊起床晨跑,那次太懒了想不起,就说太晚了,人家说不晚不晚,随即跟进说不晚那就再睡会。

这里就是故意曲解不晚的含义,赶紧起来跑步还不晚,和再睡会起来再跑步还不晚,同样不晚,前提不同。

这也是心理咨询,或者日常生活工作,具体化技术的重要,词语表达容易词不达意,或者误解。


学习思维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如何解决呢?

搞明白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是前提,而后遵循知识、经验、规则进行解决。可见还是我们强调的那个理念:先判断再应对。

解决问题先知道当下情况,就是了解心理状态,同时确定目标所在,这就是判断,有了起点与终点,过程也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是有N种!

这个如同前面说的分散思维,就是求异思维,很关键,现实生活尤其心理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有无数个答案,也没有现成答案可用,因为适合自己的这个一定是唯一的,更可能经验做法是无效的导致出现症状。

为此注意三个“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作用。负迁移说明解决问题时候,不自觉被已有经验误导,好比驮着棉花过河误以为还是驮着食盐最后被淹死的驴子,这就是不合理理念导致心理认知问题,或者说自知很难。

2、原型启发。心理上理解为模仿就好,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观察学习意义在此。

3、定势作用。这是指解决问题之前的准备阶段,犯下的错误而不自知,如形重错觉,如“三点水加一个来字 “涞”读“来”, 三点水加一个去字读啥来”。这都是习惯导致,要警觉习惯的作用,使用习惯但不要依赖习惯。


还有语言与言语,说明的还是词语的中介意义。

想象是创造新表象,属于思维,其中幻想属于有意想象,有行动实现的幻想叫理想,没有行动力的幻想叫空想。


归结起来,思维以概念为基础,概念就是词语,可以看出思维与感知的不同:

1、感知的对象是具体事物,因此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的对象是概念,因此属于理性认识,这就好比算盘和计算器算数的差别,小学生和大学生差别,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的区别。

2、思维以感知信息为基础,但已经概念化,个案化,三观化,习惯化,因此能理解为何我们人人固执要命,承认无知多么可贵。

思维是概念世界,概念化牢固后,就是个性化。

思维就是词语世界,使用词语思考推理,无不打上个人风格的烙印。

因此说,思维是三观世界,也可戏称为文字游戏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是概念世界,其文字游戏反映着三观理念,搞明白概念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