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读书与用书》读后感

        读书是最稀疏平常的事,我们学校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早读课,师生共同读书,老师在阅览室,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在教室读书,社会上其他人也有读书的,但“用书”一词我们很少用到,但我想读书与用书就像双拐,同时使用才最好。

        在文章的开始,先生揭示了“三种人”的生活,紧接着开出了“三贴药”,书呆子要吃一帖“手化脑”,少读书,多动动手;工人、农人、苦力、伙计要吃一帖“ 脑化手”,要多读书,要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少爷、小姐、太太、老爷,得把手套解掉,把高跟鞋脱掉,把那享现成福的念头打断,把手儿、脑儿拿出来服侍大众并为大众打算。

      读书与吃饭一样,都要有限度,不能单一的去做某一件事,有些人和“吃书”一样,吃成了文人,但吃书的人多,用书的人少,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到“知行合一”。

        “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而且只有用了才知道知识的真伪,三百六十行,行行要用书,我们如果只是读书,则会浅尝辄止,待到用时依然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用书才能让你明白其中的深意,清楚其中的原理,才能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文章或论述当中,才能让你看过的文字都有源头,有终点。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由于平时探究的不够深入,我倒是没有这方面的体会,只是知道很多的东西都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道理,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就要经过推敲,经过实践的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后面的两则小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第一,我们要勤学好问,戴东原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要究其根源,打破沙锅问到底,我们平时也喜欢来问我们问题的孩子,说明他在思考,他想学会所学的知识,而对于不会也不问的同学,要多给予鼓励和引导,引导他们来学习询问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第二,要不耻下问,实在是不想问老师,可以问其他的同学,孔子为了学东西向不同的人学习,从不因为身份等的束缚;第三,要善问,问的问题要对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有帮助;第四,书在哪里都是可以读的,比如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王冕放牛的时候读书,毛主席在闹市中读书,所以只要勤奋刻苦,有想读书的愿望,在哪都是可以读书的,我们现在给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图书馆、图书角、还有孩子们自己买的书,读书的条件很优越,一定要很好引导孩子们好好的读书,好好用书,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并会用自己读到的知识去运用于生活,运用于学习,给自己的未来添砖加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是为了用书,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怎么样读书呢?除了用于日常生活,还有就是写作了,读书多了在写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推陈出新,这是对读书效果最直接的体现,读过的书能用得上才是真读书。很有幸能参加此次的读写活动,不只是对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研读,更是通过读与写,提升自己的很好途径,万事贵在坚持,不用每天写很多,一天一段,一周也能写出一篇完整的读后感来,天长日久必有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颖《读书与用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