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源于无知

儿子小的时候,常常生病。有一阵子,我觉得自己都要疯了,孩子有点不舒服,或者夜里没有睡好,我都不能成眠,三天两头往医院跑。似乎见一次医生,重新开了药,就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了一样。有一天,汤医生正告我:“孩子没什么病,现在是你‘生病’了——太紧张了。”

他接着说:“我儿子小时候生病都不看医生的——没什么大毛病啊。”我反驳道:“你是医生,你懂得,所以不着急,可我们不知道这病是否严重,当然要着急啊。”

几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次谈话,我想,那几年陪孩子看病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焦虑,往往是源于自己的无知。

假如我懂得一点医学知识,孩子的感冒、发烧,或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复,自然就能以平常心视之,也不至于像惊弓之鸟一样,每天过得胆战心惊、心力交瘁了。

推及其它,教育孩子这块的焦虑、浮躁之气,原因大概也是——无知吧~

昨天,有位奶奶告诉我,时下,一些“高端”的教育机构推出了一些培训——给幼童听莎士比亚的古典英语、中国的古典文学,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另有思维培训课,报名的人很多,据说效果不错。

当然,这些培训,因为“高、大、上”,都特别花钱。不管实际能对孩子有多大帮助,反正价位在那标着呢,应该错不了。

我发现,富起来的中国人,特别钟情于“贵”的东西。同样的病,外国进口的药要比国产药疗效好——“一分价钱一分货”,多几倍的钱呢,不好能引进吗?孩子上学吧,门口的普通小学,能有民办小学好吗?人家民办小学平时功课多紧啊,多教许多知识呢!

汤医生却说:“药是否好不在价格高低,能治好病的药就是最好的。不要以为生病了就买很昂贵的药,几块钱一盒的药,如果能治好病,不好吗?”

想想也是。普通感冒,吃中药几十元就能解决问题,你非要去抽血、化验、输液,没有个几百根本下不来;孩子明明资质平庸,非要把他送到“好学校”就读,结果成绩跟不上,落个人财两空。

价格与价值不必然成正比。生活中,那些给低价值的商品标上高价,以次充好的事,多的去了。许多没有甄别能力又爱慕虚荣者,往往就成了被忽悠的对象。

当然,离开自己的认知领域,我们都是无知的人。但是,对于儿童教育,但凡用点心,看看书,也不难找到正确的答案——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急功近利,从长远处着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我和那位奶奶说:你的小孙子不满两周岁,这么大的孩子哪里都不用送去,家人多陪伴,培养孩子的感情、习惯,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多让孩子留意身边的世界,花鸟虫鱼、四季变化等等,全都是知识。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要关在室内学什么思维训练、熏陶什么古典文化呢?

我儿子是我自己一手带大的,不仅智力开发的比较好,而且很懂得情感表达。比如:有什么意见,他会和你沟通,问可以不可以?女儿小时候有一年多在老家,我觉得心智方面就有点欠缺——不懂得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不同的意见时,就是大声抗争,不会心平气和地说话。她现在十岁,我想想,也许就是小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块,导致她不会用他人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吧。

所以,你看,孩子小的时候,哪里是要急着灌输知识呢?是要培养她/他的情感啊。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顺畅得多,反之,迟早会有许多问题。

总观而言,不懂的人还是太多了。非此即彼。这两年随着教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然后就是一窝蜂似的,早早地送去“补习语文”。

培养阅读习惯,是要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抓起的,功在平时,光靠老师一周一次的“补习”有什么用啊?我自己周末教孩子阅读课,但是,也只能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如果孩子平时不读书,效果还是不大的。

所以,在大家重视孩子阅读的今天,其实,更加重要的是,大人们要多读书,否则,你因无知而产生的盲目的焦虑,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源于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