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可能是最容易让你一蹶不振的事情之一

孩子过度自责?

文 / 河童

“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卡夫卡『城堡』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对失败和犯错误感到沮丧。

童年里遭遇的失败——玩游戏输了、作业写不完、画画的时候手抖了……对于刚刚接触这些“不完美”的孩子来说,这些事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看到画错了一笔的孩子勃然大怒的时候,成年人就疑惑:这不就是错了一笔吗?修改一下、重新画过不就好了吗?孩子很痛苦,我们却不理解孩子的反应为什么会这么大,也不知道怎么让孩子好受一点。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一些挫折让人一蹶不振。对大多数人来说,爱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挫折感从何而来,怎么与之相处,那在将来面对爱情失利的时候,我们就仍能保持热情。

为什么童年的我们,面对失败的时候会如此脆弱呢?


一个假设:世界是孩子创造的现实的集合

孩子有一种心理,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导致的,所以我需要负最大的责任。孩子为自己创造情境,也认为自己要为这些情境负责。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了孩子所有美好的期待。


然而它比较脆弱。面对生活中没有达到预期的事情,有的孩子学会逐渐接受现实。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创造我们的现实,在这些创造的小情境里面,我们时而成功,时而失败,时而不知所措。但成人和孩子不同的是,我们拥有更多的经历,容易看到更大的图景,视角更加宽阔——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孩子因失败而沮丧的时候,我们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亮点,提醒他们记住自己的力量,然后给他们时间——逐渐地,孩子学会较为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也意识到我们有能力改变我们的世界。


自信

一个“恒定地”自信的孩子在面对挑战、错误的时候,虽然感到难过,但是因为始终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很快就能变得积极起来。但是,自信的建立与维持并不容易,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在童年时期,甚至我们在一生中都会对自身进行不断的自我怀疑和否定,只是儿童在早期经历的不断地学习中受到的冲击会更大,频率也更高。

在孩子遇到一些和自己预期不相符的事情时,会不断地寻找答案,所以即使某些事情、自己的本质和结果可能没有任何关联,他们也会认为是有因果关系的。这虽然和孩子本身的气质类型等有关系,但也与亲人是否表现出“无条件的爱”与足够的鼓励有关。如果孩子主动和你谈他们的失败或错误,请一定谢谢他们勇敢地告诉了你。


独立人格的发展

对失败或错误反应过激的孩子可能还没能独立地看待自己,比较依赖家人、教师和同伴的看法。

年幼的儿童,大约5或6岁时,就开始学习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这也意味着他们对事物,包括自己的评价方式是“他人”——越来越看重别人的看法。到了小学,孩子的这个表现会更加明显。也许,孩子关注的不是她眼里的“失败者”,而是别人眼里的“失败者”。

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真的不在意孩子的失败或错误吗?孩子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真心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敏锐得多。如果这只是一句安慰的话,孩子是能够听出来的。或者,即使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要求孩子完美,孩子清楚这一点吗?你感到失望了吗?是什么让你感到失望?如果有想法要和孩子沟通分享。


情绪管理——儿童花大量的精力去学习

孩子要准确地识别、表达自己的感受已经不容易,要再去管理自己的感受是很困难的。平时我们说的抗压能力,也叫复原力,就是能够让人恰当面对失败、错误、挑战等的重要技能。复原力强的人都是能够掌控情感的人。

我们的复原力水平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经验与训练培养的。有强复原力的人从儿童时代开始,就用各种方式与看护者产生积极性共鸣。

儿童之所以有较强的复原力,原因之一是他们在婴儿期受到家长的精心照顾,并持续发展、培育了这样的能力。一些家长对婴儿不断变化的情绪状态更加敏感,并顺利地平复婴儿的紧张情绪,创造亲子之间的积极共鸣。这些更加敏感、调适力强的家长帮助孩子培养情绪管理技巧和应对能力,而这些孩子之后也更加自立。更加独立的人格又能让孩子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从而更加自信,并乐于接受挑战,从错误中学习。


面对孩子痛苦的情绪,家长只要用语言来帮孩子表达他们当时的内心想法,这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得到理解和释放。然后,家长可以去想,为什么孩子在没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就会特别痛苦?是这个预期太高了吗?这是孩子自发的预期吗?如果这个结果已经出现,那孩子知道怎么应对吗?我们能够从错误中学习什么?

父母如果有很高的情绪包容力,孩子的自我否定与怀疑的强度和频率可能会减少,从而有一个更加“稳定”的内心。孩子在父母创造的平静里学会感知自己与别人的需求,判断什么时候需要帮助与倾听别人,什么时候又能从别人那里寻求安慰与支持。


家庭养育方式的潜移默化

一些孩子的意图没有错,只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出现了问题。同样的,当孩子面对失败,他们表达这种痛苦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而这种表达方式是长期形成的。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自责是自我攻击(turning against the self)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自我防御的机制。如果孩子把外部的负性情绪或态度转而施加到自己身上时,就能获得对自己的掌控感。

比如说,一个受到虐待的孩子,由于没有能力去反击父母,就选择了攻击自己,不断地自问“是不是我的错?”。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孩子有了“做点什么”的控制感和力量感,而不是什么都不能做。我们有这种防御机制是正常的,但过度使用就会出问题。经常使用这种防御机制的孩子可能有非常严苛的、暴力的或是本身脆弱、抑郁的父母,或是难以向父母表达负面情感。如果父母无法接下孩子抛来的负面情绪,孩子就会把包袱留给自己。

另外,如果一个家庭的“融合”程度过高,也会对家庭成员的情绪表达造成消极影响。在这类家庭,有“潜规则”里不允许公开谈论的事情——比如说,大家都不把自己的失败拿出来谈论或分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在这个家庭里,失败和错误是不被欢迎的。尤其在中国的家庭,过度“融合”的情况可能普遍存在。


学校的影响——教师、同伴、学习难度与过渡

学校学习引起沮丧是很常见的事情。可能家长会发现,孩子特别在意学校的老师是怎么看他们的。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可能需要别人的帮助——家长是对孩子来说最有影响力的人;在小学,教师也是如此的重要。由于学校对孩子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家长平时可能要与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情,他们喜欢什么,又对学校班级的什么感到焦虑。

从年龄上看,9岁的孩子是三年级的在读学生,这时学校的学习压力是一个陡增的阶段,因此孩子更加需要应对压力的方法。我们需要看到这一点,然后告诉他们不要着急,一起与孩子规划学习,探讨学习方法,并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过渡。


参考资料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爱的方法[M].中信出版社.2014.

罗纳德·理查森. 超越原生家庭. [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39486/answer/48138766“容易自责,自己犯错会很难接受,怎么破?”

https://wenku.baidu.com/view/b8734133bb4cf7ec4bfed03d.html《过度自我批评的心理分析》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13119《你是那个会过度自责的人吗?》

https://melodyfletcher.com/2011/04/07/why-children-blame-themselves/《为什么孩子责怪他们自己》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moment-youth/201109/mistakes-improve-childrens-learning《错误改善孩子的学习》

https://sleepingshouldbeeasy.com/2015/05/11/when-your-child-makes-a-mistake/《孩子犯错怎么办》

https://www.theidearoom.net/when-children-make-mistakes/《当孩子犯错》

https://www.parenting.com/article/when-kids-feel-guilty《当孩子感到内疚》

https://sleepingshouldbeeasy.com/2015/12/21/how-to-teach-our-kids-to-embrace-mistakes/《如何教孩子拥抱错误》

https://www.wisdomtimes.com/blog/help-children-learn-from-their-mistake/《如何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 今日作者 ——

河童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情可能是最容易让你一蹶不振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