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究是个“慢热型”的人

        今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王绪卫老师发的一篇文章——《从乡村教师到学者型教师的五大路径》,引起了我太多的共鸣。“王绪卫”是一个老师的名字,也是这位老师开的一个公众号的名称。这位老师是我2019年参加在苏州举行的第五届“教育行走”认识的一位老师。

        文章主要讲了王绪卫老师1988年中师毕业。工作至今辗转十所学校三十三年时光,除了在中学一年和镇中心小学两年之外,都是在乡村小学。乡村小学的工作虽然没有在中学和中心校的光彩,但有最重要最适合他心灵需要的是闲暇和自由。尽管那自由和做理想教育所必须有的充分和足够的自由还相差甚远,但对于做他认为有意义的教育教学实践却大大有益。

        文章重点论述了,作为乡村教师的他,如何从几乎没有教研和外出学习机会的困境走向成功的。回望他走来的艰辛历程,大概有五大路径。

        一是坚持读书。爱读书的人,敢于特立独行,很少顾忌他人的闲言碎语。

        二是坚持写日记。有人说“痛苦出思想” “痛苦出诗人”。放眼古今中外好多名人,再联系王绪卫老师个人的的成长历程,还真的很有道理。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能写出真正有“愁”滋味与“痛”感觉的诗来。写日记让他知道了什么叫写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日积月累,十多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日记本,王绪卫老师记满了二三十本。

        三是坚持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新教师,在除了上上公开课评评课之外几乎没有教研的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全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一开始王老师照着教学参考和每年期中期末试卷,划出自己认为该学生掌握的内容,再努力把学生教会,努力把班级管好;后来才开始思考:每篇课文应该教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怎样教?语文应该教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怎样教?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应该怎样培养?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怎样才可能实现?教育应该遵循哪些规律?带着问题,不断读书实践观察思考,大概经过了七八年的不懈努力,才算找到点感觉,认为自己能把语文教好,能把班级管好,并且能考出不错的分数。又过了八九年,才基本理清了语文真正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班级应该怎么管,怎样才能管得更好。教育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得快乐有效。并不断把自己思考和实践写成文章向报刊投稿。

        四是在论坛发文章与网友辩论,在QQ群和微信群组织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五是广交教育界朋友,主动寻找学习机会。

        由于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我一口气读了这篇文章两遍。与王老师在苏州认识并加为微信好友两年来,我们没有过私信的交流,但我经常关注他的微信朋友圈,只是自我觉得,今天看到他的这篇文章时,他应该是我的“知己”。当即在心里想,王老师是“很不像乡村教师”的乡村教师。说他不像乡村教师,在于两年前我把他跟一位叫“戴耘”的教授混淆;说他是真正的乡村教师,理由已在他写的文章里。

        我经常在思考,我终究是一个“慢热型”的人,原因就在于我不能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一个“我该认识的人”。但我又很庆幸冥冥之中命运总能安排我认识很多“我该认识的人”。王老师就是命运安排的“我该认识的人”中的一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终究是个“慢热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