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想推开你的命运之门,书籍就是最好的钥匙。”

浅陋之人,目之所及,只看得见眼前的蝇营狗苟,装不下远方的山川宇宙。

读书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永远有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指引着前行。

无论行路如何颠簸,书籍总能抚平人生的慌张,赐予我们不断跋涉的力量。

作家张小娴说:世上有一条永恒不变的法则:

当你不在乎,你就得到;当你变好,你才会遇到更好,只有当你变强大,你才不害怕孤单;当你不害怕孤单,你才能够宁缺毋滥。

当你博览群书后,那些融在骨血里的学识和智慧,才是你最硬的后台。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空想容易,行动却很难。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却只有少部分人成功。原因在于想的太多,行动的太少。

凡事多一点行动,少一些想象,才会邂逅成功。

诗人泰戈尔曾说: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他。

. 深耕自己

稻盛和夫曾说:最快的成功方法就是,保持对一件事情专注,不停地重复,不停地深钻。只要看透时间的复利效应,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小领域的佼佼者。

同样一口井,有的人挖到了水,有的人因为没挖到水而放弃了。两者的区别只在于挖掘的深度不同。深耕自己会做的事情认真做重复做,唯有不断地坚持才能看到时间的复利效应。

找到你的热爱,认准你的方向,在此领域深耕下去,不断自我迭代,最后才能在此领域成为独一无二的高手。

不争,是杨绛一生的写照。她很喜欢自己翻译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如果看不惯一个人,不必与他争出高低,做个“透明人”,藏起锋芒,远离是非,你就赢了。

知名认知科学家今井睦美说:

“任何领域的一流达人,都是不停学习并付诸实践的探究者。”

有位诗人说:“还是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会有被埋没的痛苦。”

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人最怕自己骗自己,你在什么状态,只有你自己知道。

人生路上,千万不要有“得过且过”的心态。

03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观众。真正关心你在乎你的人,屈指可数。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处于自我内耗中,得不偿失。我们终其一生,是为自己而活的。所以,不要在意别人说啥,不要玻璃心,要勇敢追随自己的内心。

04不为不值得的人和事浪费时间

人世间的事,岂能尽如人意。人生短短几十载,我们理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千万别为不值得的人和事浪费自己的生命。

  你花在读书上的时间,都在默默塑造一个更好的你,不囿于一方天地,不困于一时低谷,在将来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努力提升自己,永远比仰望别人有意义。”

俗话说:量大方成事,树大能遮阴。

成大事者,必是善于接受和包容,能在挫折中拼搏,在苦难中成长。

人生海海,山高水长。只有经得起风雨的洗礼,才能拥有坚硬的铠甲,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那些遇事一蹶不振的人,只会越陷越深,最终迷失在无尽的哀怨和忿懑中。

有道是,曾经沧海,桑田依旧,除却巫山,云淡风轻。

曾国藩曾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杨绛先生百岁那年,曾接受一次采访。记者问她:“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实现自我价值?”杨绛先生回答:“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一个人只有不断淬炼、沉淀,变成更好的自己,你想要的生活才会奔你而来。

1811年,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县,5岁时,爷爷和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可曾国藩好像不太聪明,别人一天就能学会的知识点,他一个星期也未必能掌握。

13岁的一个夜晚,曾国藩一如既往地进入书房。他要把一篇课文背下来,要不然明天的早饭就没了。他坐在那里一遍一遍地背诵,可他不知道房梁上有人在一直盯着他。

这人是个小偷,他打算偷点东西回家养老婆、孩子,没料到曾国藩进来了,于是只能在房梁上等着。没想到曾国藩背书到三更半夜,还是磕磕巴巴地背不下来。这位梁上君子急了,看这样子,等到天亮也没完。他“唰”地从房梁上跳了下来,把曾国藩吓了一跳。然后,这人开始大声地背诵那篇文章,背完后在曾国藩崇拜的目光中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连小偷都比曾国藩聪明,你看他得笨到什么程度。但曾国藩硬是靠着自己的方法,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

他读书的方法很简单:下笨功夫,死记硬背。他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他凭着一股韧劲把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本书慢慢读熟、读透,日积月累,他的才学也与日俱增。靠苦练的水磨功夫,笨小孩曾国藩终于在22岁时考上了秀才,紧接着中举人、登进士,继而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真正实现读书报国的愿望。

人生的路其实很简单,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终究会有回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