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考生撕毁同考场学生答题卡,是压力太大还是“见不得别人好”?

7月8日,河南一名高考生在考场突然撕毁其他两名学生答题卡,却没有撕毁自己的。校长称系学生压力太大,监考老师已经妥善处理。

这一消息发出,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的网友戏称:防洪、防震、防考友!还有的网友称可以理解考生在考场所承受的压力,但是以伤害别人的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是否太过于自私。甚至有网友说这种现象应该终身禁考。

心理学上有一个螃蟹定律,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件事情。

钓过螃蟹的人全都知道,在竹篓中放了一只螃蟹,必须把盖子盖上,否则它就会爬出来。但是如果你多放几只进去,就不必盖盖子了,这时的螃蟹怎么爬都爬不出竹篓。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在竹篓中时,每一只螃蟹都争先恐后的想要爬出竹篓。但是当某一只螃蟹爬到竹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并最终把它拖到底层,另一只螃蟹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最终没有任何一只螃蟹可以成功爬出竹篓。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心态:如果我过的不开心,我就希望别人也过得不开心,甚至过得凄惨无比;如果我爬不上去,我会紧紧的抓住别人,希望别人也不要爬上去。

这种心理俗称:见不得别人好!

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这样描述:中国人很多都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若别人有的自己没有,就会怀恨在心。若别人正在追求一个自己没有,却十分想要的东西,便会极力撺掇,此物不好!

而这种“我得不到,你也休想得到”的心态几乎可以称作一种病态的嫉妒了!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女主角童文洁一开始担任公司的财务总监,她能力出众,经验丰富,对身边的助理小金也是倾囊相授。可是她一手带出来的小金却刻意挑拨她和珍妮的关系,最终导致董文洁与珍妮撕破脸皮,被从原本的职位上拉下来,从一个总监变成了小助理。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波普在《论人类》中说过:对心胸卑鄙的人来说,他是嫉妒的奴隶;对有学问、有气质的人而言,嫉妒却化为竞争力。

很多孩子从小就争强好胜,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被人抢了风头,就大哭大闹,非要大人说好话来哄他,认可他。

但是这只是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孩子渐渐明白评价一个人并不是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而是以成年人各自的喜好为标准。他们如果想要自己比别人优秀,就要让自己更突出,更耀眼,而这份强烈的争胜心和嫉妒心会使得自己见不得别人好。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存在这种不健康甚至扭曲的心理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在觉得别人比自己优秀的时候,或拼命努力,或真心佩服。而“见不得别人好”,这一心态的产生,与自身的性格和父母的教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表现出怎样的行为,孩子就会学习怎么样的行为。有的父母本身就见不得别人好。

觉得别人比自己强,一定是背后使了手段;别人的孩子考了好学校,一定是父母花了大价钱报了补习班他们从内心深处不认可别人的成就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看见别人比不上自己,就会心生优越,沾沾自喜。

父母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使得孩子习得了这种思维习惯,孩子在长大之后,自然的沿袭了父母的这种不健康心理。

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在育儿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不比较是很苦难的。父母总是忍不住要和别人比,谁家的孩子考试成绩好,谁家的孩子工作稳定,收入高,父母的这一行为养成了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和别人的习惯,有的孩子会一直和比自己能力高的人比,自然自己并不想表现的比别人差,所以产生了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的心态。还有的孩子习惯和不如自己的人比,沾沾自喜,自鸣得意。

孩子自身的自卑心理

从小自卑的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没有什么是可以拿得出手的。会对别人的优秀产生强烈的嫉妒,同时非常了解自己缺点,却又不想承认。于是逐渐养成阴暗的心理,强烈的嫉妒会使人产生破坏欲,强烈的自卑又同时产生自我厌弃的情绪。

与其嫉妒,不如自己好好努力

人无完人,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当别人比自己优秀的时候,可以真心的奉上赞美,并且努力去学习对方的好,对方的长处,对照自己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将它们发扬光大。将嫉妒之情转化为强烈的动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栈长有话说:愿我们都善良有度,互相成就是最好的教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3篇——考生撕毁同考场学生答题卡,是压力太大还是“见不得别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