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与梁羽生先生的身世背景

金庸先生的身世背景

金庸先生原籍安徽婺源(现属江西省),系出春秋查子,以地为氏。公元1357年查瑜因避兵乱,迁居到浙江海宁袁花赫山房。祖上先后出了22位进士,当地民谣云:“查祝许董周,陈杨在后头。”列查氏为第一,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望族。海宁查家的家族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是真正的“以文为业,书香传家”。查家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兴盛期在明清,最为鼎盛时期为康雍乾三朝,康熙年间,更是创造出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被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如此成绩也是天下独一份了;雍正年间,海宁查氏传到第十一代和第十二代,因文字狱案,不准参加科举,家族进入静默期;到第十四代以后,重开科举,他们又中了进士,进入近代的复兴期。从元朝至今六百多年间,历经了多次改朝换代与战争动荡、变故,海宁查家不但没有湮没,反而每一代都有人才涌现,不得不令人佩服。由此观之,金庸的横空出世并非偶然,而是家学渊源使然。

金庸本名查良镛,父亲查枢卿,母亲徐禄。金庸出生时,家里有3600亩田地,百余家租户,父亲查枢卿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生下五子两女,金庸是老二。金庸的父亲在建国初因大地主成分被枪决,后平反。

金庸的爷爷查文清是清光绪丙戌科进士,也是最后一位进士,其风骨深为金庸所敬佩。查文清在江苏丹阳任知县时,丹阳爆发教案,查文清除将自愿出头领罪的二位义士从牢中放出,好通知其他37户人家逃难,由此落了一个“纵逸”的罪名而被革职。 金庸对此引以为荣,他在小说《连城诀》的后记说:“我祖父查沧珊公反对外国帝国主义者的无理压迫,不肯为了自己的官位利禄而杀害百姓,他伟大的人格令我们故乡、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荣。

在近现代文坛,和金庸的名字联结在一起的,还有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明朝中期,海宁査氏第三代中有一支迁往北京、天津一带,著名诗人穆旦(查良铮)正是“北査”的后代。他中学时开始写诗,翻译了普希金、雪莱、拜伦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因为南北两地,查良铮和查良镛素昧平生,但两人的生命中有着惊人的巧合。查良铮是把姓“査”拆开成“木”、“旦”,然后用“穆旦”做了笔名;而查良镛则是将名“镛”拆成“金”和“庸”,用“金庸”做了笔名。金庸还有一位近亲徐志摩。海宁徐家也是望族,和査家结为姻亲,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唤徐志摩表哥。此外,其姑父为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表姐为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台湾知名女作家琼瑶则是他的表外甥女,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真可谓一门煊赫,人才辈出。


金庸族亲图谱

梁羽生先生的身世背景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四月五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梁羽生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家中很有一些产业,算得上是一个富户。他家在乡下,地近瑶山,是游览的好地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梁羽生熟读古文,好弄词章,经常填词作赋,一抒情怀。

一九四三年,广州一些学者避难来到蒙山,梁羽生便拜史学家简又文教授为师,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後,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後,由於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旗下的《新晚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以後定居香港,后侨居澳大利亚悉尼,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博闻广识,多才多艺,曾用“梁慧如”、“冯瑜宁”等笔名写过许多散文、文艺评论和文史随笔,还曾用“陈鲁”的笔名写中国象棋的评论文章。他的棋评写得相当精彩,公认为一绝,读来比亲临现场观棋还有兴味。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後,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後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官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後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是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

在众多的香港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和金庸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明星。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而金庸则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创作者,人们往往将梁羽生和金庸相互比较。为此,梁羽生用“佟硕之”的笔名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发表在一九六六年香港的《海光文艺》上),详尽分析二人异同。其中有这样两句话:“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所论颇为中肯。

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在武侠文坛上辛勤笔耕了三十个春秋,共创作了三十五种武侠小说,总字数达一千馀万言。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宣布“封刀”,从而结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弦更张,准备撰写正统历史小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庸先生与梁羽生先生的身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