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讲汝窑鉴赏

"广义的汝窑系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窑场。古代文献上所说的‘汝窑’系指北宋晚期专为宫廷烧造天青色釉青瓷的窑场,即狭义上的汝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窑中的汝窑,有人称之为‘汝官窑’也称‘传世汝窑’。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情况表明,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 ——《讲堂》

北宋清凉寺村汝窑刻划莲瓣纹大碗1989年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村窖藏出土,宝丰县文物管理局藏

专家介绍:吕成龙

1984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到故宫博物院从事古陶瓷陈列、保管等工作。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器物部副主任、故宫研究院陶瓷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孙瀛洲捐献陶瓷展”等多个大型成列展览,实地调查数十个中国古代瓷窑遗址,多次应邀赴美国、土耳其、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做学术演讲,出版多部学术专著。2002年入选由《中国文物报社》组织评选的全国文博考古界一百位学术成就显赫、治学经验丰富、极具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之列。

汝窑窑址的发现

按照宋代惯例,各地窑址常以其所在的州来命名,如此看来汝窑遗址自然应该在汝州境内,但是由于汝州的州治在河南省临汝县(后撤县改市,成为汝州市)。因此人们曾经将寻找汝窑遗址的重点放在临汝县,也就是北宋的州政府所在地,1950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专家陈万里先生就曾到过临汝县境内调查窑址,但并未发现与传世汝窑相同的瓷器标本。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故宫博物院和河南省文物工作者足迹几乎踏遍了河南省临汝县的境内。后来受到宋代定窑遗址不在州政府所在地定州而在曲阳县的启发,文物工作者就把目光转向了宋代汝州境内的其他地方。1977年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和叶喆民先生在清凉寺采集到了一片与传世汝窑瓷器完全一样的标本。但因为只有一片,并没有成文发表。

1980年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成立,次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也宣告成立,这标志中国古陶瓷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6年10月25日至29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会员应邀参加了这次年会。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河南省的几位新加入的会员均向大会提交了有关汝窑研究的论文。特别当时在宝丰县瓷厂工作的王留现先生还于会间向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展示了一件出土于宝丰县清凉寺附近的天青釉洗。此洗口沿略有残缺,高3.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9.4厘米。王留现先生在向大会提交的《试论宝丰窑的历史成就和与汝窑的关系》论文中描述其为:“满釉支烧,三支钉痕,香灰胎,天青釉,冰裂纹片,润之如玉,唯釉色稍有深沉,可能为拣弃之品。”文章的最后推论说:“史称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其窑址有非常大的可能在宝丰的清凉寺瓷区内找到。

北宋汝窑天青釉碗,故宫博物院藏

参加会议的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根据这一线索,立即派人于当年11月、12月两次赴宝丰县清凉寺窑址作进一步调查,两次调查共采集瓷片标本及窑具40余件,并于1987年10月编辑出版了《汝窑的发现》一书。北京一线拍行会员用户征集({一伍陸壹}柒柒O【肆叁伍叁】书中曰:“清凉寺窑即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官窑的故乡是确凿无疑的了。”此书的出版,正式宣告了汝窑遗址之谜的揭开。

1987年和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局部科学发掘,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资料,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清凉寺窑址就是传世汝窑窑址的所在地之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汝窑瓷器鉴赏

汝窑之所以被后世推为“五大名窑”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产品所施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色彩方面的审美追求。

汝窑青瓷选料精心、做工考究、胎体较薄,绝大多数都光素无纹饰,个别采用刻、印花装饰。其基本特点是造型秀丽、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大都采用满釉“裹足”支烧,釉面多开有细碎冰裂纹。

由于烧造时间短且烧成难度大,从文献记载看,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就已有“近尤难得”之说,流传至今的产品数量则更为有限。根据故宫博物院最新统计,传世北宋汝窑瓷器仅有90多件,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含大维德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等单位。因此,汝窑瓷器以传世稀少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备受世人青睐。

众所周知,汝窑青瓷有其鲜明的特点,即不以北宋瓷窑通行的刻花、划花、剔花、印花、彩绘等技法来美化自身,而是以釉质、釉色取胜。由于汝窑青瓷胎、釉中氧化铁(Fe2O3)含量适当(约为2%),烧成温度(约为1200℃)、烧成时还原气氛又控制得恰到好处,致使器物烧成后釉面滋润,釉呈淡淡的天青色。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及国内外其他少数博物馆所藏北宋汝窑青瓷看,其釉色变化不大,虽有深、浅的细微差别,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色这一基本色调。很可能正是这种深浅适中的和谐色调满足了北宋上层社会在感官上对颜色的扑捉、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才使北宋上层社会喜欢上汝瓷。由于传世汝窑瓷器大都烧造于北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在位期间(1101~1125年),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当时以宋徽宗为首的北宋统治者主导宫廷用瓷有关,而汝瓷给人带来的清单含蓄之美又很可能与宋徽宗崇奉道教有密切关系。道家追求平淡、朴素的审美观,在阳刚、阴柔两派审美之上,确立了“自然”或“朴素”这一被认为是最高境界的审美观。

老子教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说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主张朴素最美,认为雕饰不美。这种所谓的文人雅趣,也必然会影响到工艺美术领域,反映在文人士大夫普遍使用的瓷器上,讲究的就是细洁净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即追求韵味。北宋时期烧造青瓷的著名瓷窑有越窑、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等,其中越窑、耀州窑、龙泉窑青瓷釉色普遍偏绿,唯独汝窑青瓷釉色天青,浓淡适度,朴实无华,给人以内敛含蓄之美感,因此受到崇奉道教的北宋上层社会之青睐。

欣赏汝瓷颇似读苏轼所作婉约类词,“明月”、“青天”、“芳草”、“绿水”、“春雨”、“小溪”等苏轼词中用过的词语会不断映入脑海。宋人张炎《词源》曰:“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咏闻笛,又如过秦楼、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丽、舒徐,高出人表。”如果说苏轼的词高出人表,那么汝窑青瓷则高出宋代诸窑,堪称当之无愧的“宋瓷之冠”。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宫讲汝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