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角色不存在缺位

       在学校,老师最喜欢布置的作业不是写一篇关于爸爸妈妈的作文,就是画一幅关于爸爸妈妈的图画,而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或者曾经有过爸爸或妈妈。而当一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画一画“我的爸爸/我想要的爸爸”时,难倒了一位名叫卡米拉的学生,最后都无法完成。而无法完成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她没有爸爸,而是“爸爸”这个词在她们一家的生活中就不存在,所以最后她画出的爸爸是—“就跟我的妈妈一模一样!”

       这是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关于单亲家庭的绘本故事《有妈妈就足够》,作者是来自意大利的善于关注社会中特殊家庭的童书作家弗朗西丝卡·帕迪。也得益于她长期对特殊家庭的关注,这个关于单亲家庭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活动幽默的画风与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个与传统印象里不一样的单亲家庭——充满了爱的家庭。

       卡米拉没有因为家里没有“爸爸”,或者别人问“你为什么没有爸爸”这样的问题而苦恼、伤心或者与妈妈产生不愉快。因为她的世界被妈妈的盈满,而妈妈的世界也同样被卡米拉的爱与信任充满。这个故事虽然是针对单亲家庭的,但是对于正常的家庭来说,意义同意不容小觑。

        1、 无可替代的妈妈

       不仅是单亲家庭中妈妈的地位“无可替代”,在一般的家庭中,在孩子的世界里面,妈妈的角色就是无可替代的,孩子对妈妈的依赖即使在成年世界里也是一样的。回想下,你回家第一声问的是不是“妈妈呢”,打电话问的是“我妈在吗”,视频的时候接通最多的是妈妈,抱怨最多的也是妈妈,妈妈成了生活的必须元素,这是值得所有妈妈们傲娇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新时代赋予妈妈们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权力的同时,也赋予妈妈们更大的教育责任,诸如辣妈、女孩子、全能妈咪等称呼既是对新时代妈妈们的肯定,也是现代妈妈们的一个痛点,而这个痛点的原因就在于对爸爸们的称呼!

        2、陌生又熟悉的爸爸

        如同卡米拉怎么从身边的男性来画自己的或者自己想要的爸爸都不成功一样,很多孩子对爸爸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所以在很多孩子的印象里,爸爸是“忙碌的”、“玩手机的”“玩游戏的”……,很多孩子在成人后依赖的还是妈妈。于是相对应的,爸爸们也有了不同的称呼。

       现在比较流行的和受欢迎的是会参与到育儿当中的“奶爸”,不求完全分担,但能通过参与知道育儿的不容易和体谅到妈妈的辛苦,所以奶爸才会受到很多褒奖,也是首肯的,这是我们能成为辣妈的强大助攻。第二种爸爸是只管挣钱和娱乐的“甩手掌柜”,偶尔得空逗个娃就好,所以当这样的爸爸带娃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画面与新闻,这是大部分爸爸的现状,但只要能挣钱顾家,妈妈们还是能接受,甚至肯定的,毕竟男主外,女主内嘛;还有一种是最不待见的,就是不仅自己不管孩子,还对妈妈教养孩子“指手画脚”,甚至以孩子为借口来指责妈妈的各种不是,这种暂时就叫他“无理BOSS”吧~

       不管是哪种称呼,透露出来的是对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失位的批评,也是作者在绘本中给爸爸们提的一个醒。好在很多奶爸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爸爸们的进步,相信后续的爸爸虽然不能入卡米拉希望的那样“跟我的妈妈一模一样”,但不会再熟悉的陌生人了吧! 

       3、爱的角色不存在缺位。

        绘本中的卡米拉会不觉得“爸爸”是一个必要的存在,不觉得爸爸有必须画出的重要性,是因为她的生活中充满了爱。更是因为妈妈将这个家定位于爱,而不是依赖于爸爸、妈妈这样的角色存在,妈妈是这么做的,也是卡米拉也是如此做的。所以当母女谈论起“画爸爸”这样本来应该是敏感问题的时候,两人的对话是既轻松又幽默的,因为两人都不缺爱,爱的角色是充实的、丰满的。这让我们看到一个让人羡慕的单亲家庭,是否也对我们正常的三口之家有所启发呢?

       如同本绘本的封面宣传语一样:“只要有了爱,就什么都不缺”,我们与其纠结于各个家庭角色的责任划分,不如想着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的角色不存在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