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说课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荷塘月色》。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的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鉴赏散文的意境美,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读”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领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在“读”中品味语言之妙,从而主动探究本文的魅力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情况分析

      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初中已经学习过朱自清的《春》,因此学生有了一定的散文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鉴赏和品味散文的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审美的技巧和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2、教学目标制定的理论依据

        本单元是现当代散文单元,学习重点是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景,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3、制定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揣摩重要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三个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尤其是精彩语段4—5段的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的感情

      三、 说教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课件,创设一个有诗有画,轻松活泼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二)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散文的教学尤其注重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在思想感情。本文语言朴素易懂,更适合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

      四、 说学法

      (一)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释,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二)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读课文后,能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读出课文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几幅关于花的图片,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关于花的诗句,由荷花的诗句导入——《荷塘月色》。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导入的设计要特别重视知识的迁移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生字词

        此环节先布置学生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提问或者听写。这个环节主要是要夯实基础,让学生会读会写。

      (三)理读课文,感受画面美。

      引导学生在全文诵读的基础上重点诵读第四五段。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1)学生自由读,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每个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2)第二步,抽学生起来朗读。教师予以适当的评点、指导。之所以要抽学生起来读,是因为老师的认知和学生的认知是有差别的,通过学生的读,老师才能更有针对性的点拨。

      (3)教师适时的范读一部分。“美读吟诵”是“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诵读的关键“在于走入作者文字之心”。而且,老师的诵读,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和文本达成共鸣”,使冷冰冰的文字活了起来,使听课的学生在情绪上达到一个高潮。

      (四)品读课文,领略语言美

      经过几次诵读之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再次请学生起来读,这次用  “我喜欢的句子是______,它用了______,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的句式来品读课文的重点语句。这个环节主要是赏析语言。可以揣摩精当传神的词语含义,体会真挚强烈的语句情感,品味摇曳多姿的句式,分析生动形象的精妙修辞等等。

      (五)悟读课文,体验写法美。

      多媒体出示问题:第四五段都写了哪些景,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这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是怎样的?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启发指点,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处,以下仅举几例:

      1、第四段写荷塘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理解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

      2、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领会通感手法的运用)

      3、作者为什么要突出荷塘的动态呢?是为了表现什么?(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明确:毛泽东在他的《沁园春·长沙》中有一句词“万类霜天竞自由”,他由自然景物的自由自在想到了什么?那么朱自清看到荷叶荷花的自由自在,生机勃勃会产生什么样的愿望呢?追求自由。

      4、第五段写月光突出了动态还是静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分析)

      5、心里不宁静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中暂时获得了宁静。作者对眼前美景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把握感情,体会借景抒情)

      6、荷塘的一动一静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

      (师板书)

      荷塘——动态美——追求自由

      月色——静态美——暂获平静,陶醉其中

            一切景语 皆 情语

        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锻炼思维,逐步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关键的词句,老师点拨提升要有层次。

      (六)跳读课文,体会情感美

      假如你是六个孩子的父亲,妻子儿女一大家全指望你养活,你工资又不高,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生在七八十年前,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看到国民党疯狂屠杀共产党和进步革命青年,你会参加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可是那时共产党的力量很小,随时都可能被杀。那你还要参加共产党。朱自清那时候作何选择呢?他选择了逃避,不参加任何一方。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同样是白色恐怖下,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鲁迅会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的语言象投枪,象匕首,时时体现他的疾恶如仇的性格。而朱自清的性格相对来说较平淡,平和。他从荷塘月色中获得喜悦,他的喜悦是——淡淡的。淡淡的喜悦中还掺杂着哀愁,哀愁也是——淡淡的。

      此环节插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品读赏析第四五自然段的基础之后,引导学生用刚才所学的赏析方法分析一些写景片段。

    比如: (多媒体展示材料)

      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jǐ)。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选自《西游记》,大家猜猜长老是谁?思考一下这段景物描写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这段景物描写中大家能听到些什么声响?什么发出的?可以断定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纷杂声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希望语文教学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佳处,而且掌握一些赏析散文的手法,学会自己赏析文章。            (八)小结

      这一环节一方面系统地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表现,以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作业

        完成课后相关作业。

        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塘月色》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