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很多的书,但是好像都记不住

现在很多人爱看书了,这是一个好事,但是很多人看书又只是为了完成看书的任务,年初定计划,每年必须看完100本或者是150本200本,其实这样单纯的定任务是没有用的。

看书是可值得吸取的,但是为了看书而看书,就大可不必。书本上的知识是静止的,你不去怨他,他就不会给你的大脑造成反馈,也不会产生什么作用!

其实你单纯的看书并不会给大脑产生多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学到的知识都是静止的,过一段时间不用它也就忘了,相反如果你能够把它写出来或者是继承读书笔记、辩论、讨论这类互动式的知识才是活动式的。

所以这样的阅读其实是无效阅读。因为书本对大脑没有产生多大的作用。而如果你的阅读是无效阅读的话,那么你的脑子也是没有被使用、没有被晃动的。

大多数人的阅读是无效的。或许很多人会反对,认为这读很多书是年初立下的flag,如果不完成会不会很失望,只能是喝点鸡汤自我安慰一下。

一、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无效阅读】?

先给你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我在图书馆去看到许多同学都很努力的在看书,当然他们看书是这样的,早上9:00挤破脸,然后进入图书馆,手里拿着一个手机,然后借两本书,嗯,看两分钟书,接着看手机,看到12点然后回家吃饭,下午再看10分钟书,然后接着看三小时手机玩半小时知乎,然后下午回家吃饭。

回头我问他今天干嘛去了,他说今天在图书馆看了一天书。

这就叫无效阅读。

第二个例子,很多小伙伴跟我说,她2019年读了250本书,2020年读了180本书,我问他读书对他有什么意义,都读了哪些书,他说没记住。

这也是无效阅读,因为它没有一个主题没有根据它的主题来选书,也没有根据所选的书来做输出!

那么有效读书和吴校读书有什么区别呢?

【有效行为】是有成长性的,有积累价值的,是每做一次都会为下一次提供反馈和优化机会的;

而【无效行为】就是读过了的书没有,该在你大脑里面留下印象,也没有对你的行动能做出什么指导!你说得再好听也没用。重复一万次也没用,花再多时间也没用,最后还是只能原地踏步。

很遗憾的是很多人读书都不会真正的读,他们都不是在读书,只是在浏览参观,只是在打卡打读书的卡。

【无效阅读】是什么样的?

你问他爱不爱读书?

——他说,喜欢;

你问他读过A书么?

——他说,好像读过吧。

你问他书里讲了什么?

——尴尬的笑容逐渐漫上脸庞。他大多数记不得,只有一些段子和故事还可以说说。

你要是进一步问他,这本书好不好?哪里好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读过之后对你的行动有什么指导意义?

完蛋!彻彻底底的完蛋。没有啥启发也说不出好坏,听说很好就读了,也没读过相关的书,就觉得挺好的。

看成长类书籍,行动上没有一点点改变;

看认知类书籍,思维上没有一点点改变;

看文学类书籍,谈吐上没有一点点改变;

就像你打卡了全国的热门景点,看似走遍全国,但是回到生活中,也未见得就能成为一个博闻强识有趣有故事的人。

因为你只是经过,从未真正了解。

你会快速忘记,因为你从来没真正记得过。

看历史类书籍,观点上没有一点点改变。

这样的阅读,读了一百本都未见得能有一点成长和实际的进步。

很多人会说,因为觉得可能读很多书会增加自己的谈吐气质,通过大量的无效阅读堆砌出来的气质,我觉得真正没有什么气质。


二、什么是【有效阅读】

一个最简单的标志是,是否有输出!

在我自己的读书会里面,我有两条要求:

第一,每天要用“自己的话”把读到的内容复述一遍;
第二,必须写“带有自己思考的读书笔记”。哪怕只有两句话。

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因为穷虽然是不收费的,但是很多人在他中学大学毕业以后,再也没有动笔写过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多人都已经不会写或者是不会说了,所以我想通过这个小小的动作来改变自我安慰式的读书,通过这样的改变来转变自己的读书的思维方式!为什么要强调输出?因为你没有输出就等于你没读也没有给你的大脑留下什么印象。而阅读,是为了增强大脑。

增强大脑的运转(通过阅读强逻辑的东西)、增强它的内存(通过记忆)、增强它的内在机制(通过学习科学)、增强它的敏感度(通过阅读文学),本质都是在增强大脑。

通过增强大脑来锻炼你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影响你的行为和判断,改变你的生活,这才是阅读的原理。

对气质我觉得也可以同样的理解,你读了很多书,从中学会了文雅的表达,慈悲的同情心,对他人的关怀,谦让和从容。所有这些通过你的思考,认可内化成你的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从而让你的行为变得文质彬彬,温和有礼,稳重大方。是你的思考和内化投射在行动中,改变了言谈举止。而非读过的书本身。

所以阅读首先是为了增强大脑改变行为。

而其次,才是大脑得到增强,能够自行产出得到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也就是说大脑增强并不是记忆而是输出,你可以什么都不记得,但是你不能什么都讲不出来。
你可以不记得作者的逻辑,但是你需要讲出来那个结论的合理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你可以不记得小说的故事脉络,但是你需要讲出来其中某个人物、某个细节对你的触动;
你可以不记得作者说了什么,但是你一定一定要说得出来自己对作者观点的思考和对话。
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

所以你一定不能只在于在乎你读的量的多少,而忽视真正的阅读效果,缺乏刻意的输出的练习,这些都造成你有效阅读的稀缺,所以不管我们是阅读文章,看电影纪录片,我们都应该能够讲出来,说出来,写出来,想出来!

不管是和别人讲述自己复述写笔记感想,哪怕是和人吵架你都能够用上,这就是有价值的,这才是阅读的重点!

三、怎么进行有效阅读?

1、在选书方面我们读过的书,一定要进行关联标签式的整理。

第一,我们已经有了大量成熟的、优秀的书单、榜单、单品书籍推荐。只需要根据你自己的需求来去读,就能够读到好书。

第二,对于基础较差、没有体系、时间充裕的大多数人来说,好书真的有很多。

不必过于纠结哪一本是好书,本质上你不能逃避不能伪装,最主要的是你要把你想读的和喜欢读的书归一个类。认知类的一堆,推理小说一堆,生活散文一堆,职场秘籍一堆。

2、你必须输出。今天晚上你就边看书边在书上或手机上做笔记,并且及时的把它整理出来,哪怕一句话也行。

3、你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做笔记。不是让你是摘抄原句子,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动自己的脑子。

4、边阅读要边思考说的是否正确,是不是可以从生活中找到证据来佐证他说的道理能不能在你的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四、介绍我的5把读书的金钥匙!

很多人读书都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抓破脑袋也是空空的,看的时候感觉明明白白,但到用的时候也说不出所以然,用不到实际地方去。

我推荐大家多读读这本书《高分读书法》这本书,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这本书用5个步骤,由表及里,给我们带来思考力和解读力的全面的分析,并且把阅读方法合盘拖出举的例子也都能够用上。

这本书的作者在探索之路上,让他悟出了书不能只是用来看,还需要边思考边提问的道理;他也发现考名牌大学并不是看了背了多少书就能行的,还要去将书中的知识活学活用,为自己所用。

1、第一把钥匙:标题阅读法:整体俯瞰全书内容

就像我们在考一道阅读题的时候,我们一般不是先通读全文,而一般是先看课后所问的题目,再回过头来根据题目阅读全文,这样比较能够抓得住重点。

所谓的标题法就是先读标题、封面和目录,做到“闻一知十”:

① 从书名中能获取什么信息呢?试着判断下。
② 每得出一条信息,就用一枚便笺记录下来。
③ 看完腰封,把上面的信息总结在一枚便笺上。
④ 阅读作者的个人简介,确认作者的著书背景等信息,将其总结在一枚便笺上。
⑤ 将前面四步用到的便笺贴到书的勒口背面,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回看。

在书籍的装帧可书名上我们来判断该书所介绍的主要内容,一定要通过这个步骤来了解到书籍是从哪个角度来理解整个事件的线索。边读的时候边思考以下4个问题。

①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在便笺上写下阅读目标。
② 边看目录,边思考如何使用书中的内容实现第一步中立下的阅读目标,在阅读目标后写下具体方法。
③ 在上一条的具体方法后写下自己在这一领域目前的水平。
④ 在读书的过程中,若发现与假设有出入,随时修改假设。

概括为:根据阅读目标、实现方法、阅读起点的顺序做出假设,然后在实际阅读中不断修改自己探索知识的“地图”。

2、第二把钥匙:采访式阅读

当我们打印文件的时候,一般不会直接打印,而是先全面的看一下,检查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直接打印出来有没有什么问题?同样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不是从头到尾一直读下去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保持疑问的心态多问问几个问题,然后看看在书中是不是能够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高分读书法》告诉我们“会阅读的人,应该带着想要成为记者的心来阅读”。

就像记者采访一样来学会提问,尤其是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设置三个标准。

① 作者开篇所提出的问题;
② 对应有多个答案的问题;
③ 存在有争议的问题。

通过提的问题并且试着寻找答案,这样可以加深我们的印象,培养对知识智妮的习惯,对书中的理论框架进行更为清晰的疏导。

3、第三把钥匙:整合式阅读,一句话说清楚

试想你平时听人说话是喜欢干脆利落的人呢?还是喜欢巴拉巴拉说一串串,还说不明白的人。“能用简短的话概括=读懂”这是在东大广受认可的。

整合式阅读就是去吃掉所有的案例和论证等“鱼肉”,将作者最想表达的“鱼骨”完整留下来,这根鱼骨就代表了千言万语。

摘要阅读法的步骤是:从每节每章中寻找最具有概括性的句子;再给已找出来的句子用30字以内概括本节或本章的核心观点;根据对每节每章的概括,用140字写出一本书的概括句。

多运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练成简单的步骤来总结书中的大意,并且在笔记本上写下章节的摘要,检查一下自己做对了多少!成功的找到作者在书中最想表达的观点。

4、第四把钥匙:检验阅读法,多角度来看待一件事物

很多人喜欢一本书,一本书的看此书未看完绝不看笔数,但是这种曾国藩的看书的方法其实并不准确,最好的方法是把同一主题的书放在一起,这样获取信息会更加全面。我们同时读几本书也就是主动思考的过程,可以在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看看别的作者也是这样认为吗?培养多角度看事物。这种同时读几本同领域、同主题书籍的阅读方法就是检验阅读法。也就是在这里作者讲的平行阅读法和交叉阅读法:

① 找两本相关的书;
② 同样的进度同步阅读这两本书;
③ 时刻思考相同与不同点;
④ 找到相同和不同点后做好便笺标记;
⑤ 读完之后,将所有不同点看一遍,找出“为什么两本书的观点会产生分歧”。

交叉阅读法的思考的问题是:两本书的观点从哪儿开始发生了分歧;议论的焦点是不是发生了变化之类的问题。比如,“粗略地找出批评某人和表扬某人的不同观点”,这是平行阅读法;而具体分析“哪一点造成了对此人评价的差异”,这就是交叉阅读法。交叉阅读法的阅读步骤如下:

① 从多本书中,找出产生分歧的交叉点;
② 找出交叉点后,参考另一本书来验证其对错;
③ 笔记本中写下交叉点及各类答案。

5、第五把钥匙:议论阅读法,将所学拿去用

我们在一场讲演或者是课程当中是喜欢填鸭式的教育呢?还是喜欢你来往往的互动式的交流?很明显大家肯定都喜欢交谈互动。所以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要一直读,而是要来一场与书的谈话。议论读书法就是在读书边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来进行交流:

① 与在做假设阶段所做的猜测去“对答案”;看自己设定的阅读目标、目标实现方法、阅读的起点是否准确。
② 给所有摘要做总摘要,再作为感想输出;例如,你可以学会去给书的腰封写推荐语;学会向从未看过此书的人几句话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③ 用自己的话有逻辑地表达感想;可以是给一本书写感想,让自己去习惯判断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
④ 议论阅读法其实就是在不断输出的过程,只有以某种形式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而这个输出是将那些书中的话变成你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你才能把看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终做到活学活用。

结尾

《高分读书法》这5个解决阅读存在问题的方法,教会我们如何去读书,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还可以锻炼出自己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提问能力、概括能力、多角度看事物能力、输出能力。

为什么教人每年大量读书的观点这一类的鸡汤文可以得到很多赞?

因为很多很多很多人,实际上的读书都是无效的。

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相信我们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一定能够给自己一个改变,虽然吉他们无法证明存在和可信度,但是也无法证明它给我们能够带来坏处。

如果我们抛出一个观点说看似读了很多书,但是却没什么卵用,这会给人带来一种恐慌和空虚感,所以鸡汤文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结果,这是因为人们太需要一个答案了。然而这只不过是给我们自我安慰的一个答案而已,这就是鸡汤学的真正逻辑。

我曾经读过乌合之众这本书,虽然里面的很多故事情节和观点,我都已经没有记得很详细,但是吸收书本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认可后,进一步归纳输出自己的想法。

这些东西,才是真正“沉淀”在我心里、脑子里、三观里的东西,才是读书真正可以给到我们的东西。

这才是读书留给我们的真正意义。

其实,读书也好,旅行也好。

学习,恋爱,做事,与君子交,与小人谈,等等等等。

世间万事,如果你只是浏览、观光、打卡,投入时间而非大脑上去,那么你都很难得到成长。

成长是个费力的事儿,是个厉害的事儿,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

随随便便的,只是活着。

你得用力,才能成长。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潇湘剑儿在行动,我会为大家奉献更多的关于个人成长,读书考研以及感情方面的很多干货,希望大家能学有所得。

谨以此文献给各位读者,希望能够从这一篇文章中学到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成长。当然是举一反三的成长,而不仅仅是读书这件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了很多的书,但是好像都记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