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童年
深夜,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伴随着哗哗的水声,一个男婴在孤鼎村小寨一户农家里降生了,时间是1946年6月10日(农历五月十三曰)凌晨3点钟(丑时)。当家的跟着家里人忙活了一夜,天乌乌亮,扛起犁头,牵着水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顶着天雨,忙着打田去了。这里种庄稼,完全靠天吃饭,这些筛子田,搞慢了,水就渗跑了。
三朝起名,八字先生说:生逢关刀水(关羽磨刀水),好雨知时节,记住这个时刻,就叫“丑生”吧!
“丑丑”就这样得名了,如今他是这两口之家里的老大,其实他并不是老大,在他之前曾有一个哥(名叫“亿超”)。他父亲念过私塾,经亲友举荐去贵阳做事(司管区上士文书),去水口寺朋友马家玩,不知他家有天花病人,回到家来就发病了,两个姑姑和亿超被传染,三个大人虽保住命,但都成了麻子,时年两岁的小人就夭亡了。丑丑的下靣有一个弟弟,弟弟下面有个妹(名叫“亿芬”,不到三岁,得急病夭亡了),八字先生说犯了讳,名字带大数字了,起名要跟着生肖才好。因此,下一个妹妹是春节后出生的,就起名叫“新年”;再下一妹妹出生时,荷花正开,起名叫“荷秀”。时隔多年,又添生一个小弟,生在羊年,起名“衡羊”。原来农村小孩名字带“狗”、“猪”、“羊”、“马”等字的,还是有道理的。
1952年8月,他的父亲在孤鼎初级小学任教,他入学了,那时只两本书,一本语文,一本算术。班里有15、16岁读一年级的学生,他是班里年龄最小的。
1953年,他的父亲在村工作组的推荐下,离开教学,去参加农村卫生员培训,培训三个月,分在龙里羊场卫生站,站长叫刘汉生,是一北方人,是部队转地方工作的。
他的母亲在家种田,很能干,自己犁田,靶田,栽秧,种包谷(玉米),秋收一人扛谷斗去打谷。家里油、盐、柴、米,喂猪、喂鸡,烧水煮饭……全是她一人打理。家里有一头老水牛,很懂人性,听话,丑丑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都要牵牛出去吃草,天擦黑了才牵牛回家。
到了四年级,他十岁了,家里的柴禾就落到了他的身上,在母亲的夸奖下,他砍柴越发的努力,院前园地边上的柴总是堆得满满的。
丑丑在孤鼎村读完初小(四年级),高小(五、六年级)要到那嗙乡里去读,他穿着母亲特做的草鞋,早上走路去,下午走路回,去十里,回十里,天天如此。那时正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大炼钢铁”,轰轰烈烈,学校都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烧炭,丑丑他们班就分配在把比寨的深冲,一群大小不一的男生,身带柴刀,在那里砍柴筑窑烧炭,支援“大炼钢铁”。
丑丑这个农村的小孩,在劳动的环境里生活,在劳动的实践里成长,从小练就了一定的劳动本领,打造了一个健壮的体魄,他个没有同龄高,但敦实,两手粗壮有劲,两腿肌肉紧宻,能长走,也能长跑。
艰苦的求学路
1959年8月,他高小毕业,考取了龙里初中。那时没有汽车坐,到龙里得步行,近百里小路,背上行李,早上七点出发,下午六点才到达。走一天路,三天了腿都还酸痛,但在新鲜的环境里,求知的渴望,他忘记了酸痛,欢天喜地,和新同学一起跳跳蹦蹦,有说有笑,投入了新的学习征程。
1960年初,学校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了,到1961年相当多的农村学生都回家了。记得初一是八个班,到初三就只剩两个班了。那时龙里县还没有高中部,高中要经过考试,考上了还得去贵定县高中部就读,录取的名额也相当有限。
丑丑读初中的时侯,他的父亲已从羊场卫生所调到谷脚卫生所。由于家里兄弟姊妹五个,经济条件有限,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他非常的艰苦,远离家庭,生活起居完全按学校规定,星期天到城外河里自己洗衣。一双球鞋(父亲从自已的脚上脱下来给穿的)连穿了三年,他妈手工缝的一件棉衣,一条棉裤,也穿了三年(后来弟弟读初中将就又给弟弟穿)。可能是营养欠缺,三年下来,好象也没长高多少,不过在这艰苦的环境里,还是练就了他顽强学习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奋发学习
1962年8月,所有初中生都在急切地等待新的录取通知书。当时教学条件有限,高中及中专录取的名额都很少。龙里中学(当时无高中)发出通知:黔南师范(中师)录取四名,其中有丑丑在。
进入师范学习后,当时的生活条件还是艰苦,大米有限,要搭配玉米(俗称“窝窝头”)和红薯。但学习的紧张和学习风气的浓都使广大的学生乐以忘忧,生气勃勃。丑丑分在中一班,他的同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爱好广泛,书法、绘画、写作、体育单双杠、乒乓球、篮球、排球,音乐二胡、箫笛……对丑丑影响很大,特别是书法及乐器二胡使之爱不释手,因此这方面的学习成就尤为突出。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他和爱好写作的几位同学积极撰稿投给校刊编辑部。他好学,上进,紧张有序的三年中师课程学习,结业了,毕业了,人也长高了,从入学时的1.51m长到了1.66m。
踏实工作
1965年8月,中师毕业,分配到龙里县谷脚区的谷远小学。学校座落在一个偏僻的村寨,这是一个苗族聚居寨子。校舍是王氏家族的祠堂改建的,祠堂正中间是办公室,祠堂左边一间隔成两小间,前一间为学校保官室,后一间丑丑住,祠堂右边一间为肖老师、孙老师(夫妇)住,老潘(女)、大潘(女)两个老师住院坝右侧矮平房,宋主任(校领导)住院坝左侧一间矮平房。学校五间教室,一个刚挖好的泥地篮球场(也当操场),大树脚那边是公厕。办公室屋檐下有两口大石板扣的水缸,这是下雨时储水的,供老师们做饭、洗菜、洗衣用,大家都很节约用水,衣服一般都待下大雨的时候接屋檐水来洗。这个寨子缺水,虽然寨旁边有一水井,但水流量很小,像根麻线,去挑水的人都得早早的拿水桶去排队。遇到久旱水源断了,还得用马去四里之外的下阁关驼水。学校设有食堂,老师都是各自做饭,周围有空地可供老师种菜。星期天,老师们有的整理园地种菜,有的上山砍柴,有的到八里外的沙坡小煤窑挑煤。生活环境是艰苦的,但生活却是乐观的,向上的。
丑丑在校分担三年级和五年级两个班的课程,三年级21个学生,五年级12个学生,是一个复式班,语数及音体美全包。
1966年初,县教育局根据教学的需要,调他到县城关一小仼五年级二班的班主任,上两个班的语文课。这时班上的学生人数就多了,每个班都超过60人。这里的工作量很大,很重,每位老师都在競競业业地工作,紧张而有序,没有人叫苦叫累。办公室是以前县城的”文昌宫”改建的,中间是大办公室,分为语文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右边一大间隔成两小间,一间是领导(校长、主任)办公用,另一间为仪器室;左边一大间也隔成两间,一间为图书室,另一间为音乐、体育器具保菅室。
每当课间操时,由声音好的老帅轮流喊操,拿着铁皮敲成的话筒,引领学生做操。因学生人数多,分成高(五、六年级 )、中(三、四年级)、低(一、二年年级)三个操场分别去做操。
在这个教师多学生多的环境里,丑丑虚心的向优秀的老师请教,教学水平提高很快,也深受学生的敬仰与爱戴。
动荡的十年
1966年下半年(新学期开始),红卫兵运动席卷全国,“停课闹革”了。由于阶级路线的划分丑丑设有进入“革命造反派”。
在“知识分子接受贫中农再教育”的运动中,他和同命运的老师首先到了城郊公社的大冲生产队,入户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简称“三同”)。改造一段时间后,又与县里同条件的老师调配到麻芝公社五里生产队实行“三同”,因五里生产队临公路,去县城方便,为了深刻改造世界观,后来公社书记将他们调济到大溪堡生产队。这里远离公路,山路崎岖,很少有大米吃,大多是包谷沙饭。生活条件,生产条件都相当艰苦,但对于出生于艰苦农村的丑丑来说,那是平常事,泰然处之。他无论到哪里和农民都是好朋友,好兄弟。说犁地,拉起牛就下田地,运用自如;插秧其他人还要拉绳,他用眼一瞄,跟拉绳栽的一样,吃苦受累都不在话下。
无论在哪里改造,他都很乐观。后来,干脆调到远离城镇的羊场区六广公社最艰苦的地方——谷朗包捞鱼冲。这是一个高寒山区的苗族寨子,当时那里各家都相当艰苦,与他一起去的杨老师,两人被分配到王家,安排住在茅草搭成的牛圈棚楼上。这时的“三同”,长期生话城市的人确实是受不了,正当麦收春耕播种时节,忙收,忙耕,加上烦人的阴雨天气,真是“高处不胜寒”。入夜两人睡在牛圈楼上,---刮风,毛毛雨从楼棚这一头贯穿到另一头,被面都湿透了,冰冷得要命。王家做饭,把䒱好的包谷饭倒在堂屋中一个竹编的簸箕里,浇上冷水,用筷子分散待冷。做菜,在火坑上支上三脚,架起从没见过油的生锈小铁锅,掺上水,放入盐,加进辣椒面,待水烧开,放入切好的老莲花叶,煮熟了,添上冰冷的包谷饭,夹上老叶子热菜就开吃了。起初还受得起,后来就承受不住了,杨老师泻肚子了。
在这“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间里,动荡不定的地点,艰苦的环境,加上政治生活的又不待见,人显得出老了许多,二十五、六的人就像三十多岁的人一样。年岁的增大,父母关爱的催促,经农村朋友的介绍,他结识了一位农村二十出头的姑娘。他想,母亲也是农村妇女,勤劳,朴实,能干,仁慈,善良。就这样与这姑娘组成家庭了。
更上一层楼
随着动荡的结束,教育振兴开始了。原来的龙里完全中学满足不了学生入学的要求,各行政区都开办中学,1979年,县城里也增设了一所中学——龙里城关初级中学。为解决师资问题,从城关一、二小及附近完小抽调一批小学骨干教师到中学任教。这样,丑丑从一小调到了初级中学任语文教师。
初级中学开办的上学期,教师少,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只四个教师,开办两个初中班每班50个人。学校领导安排: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上两个班的课,当班主任;体育教师上两个班体育,兼出纳,採购教学物资;音乐老帅上两个班音乐,兼会计,发教师工资。初级中学就这样开学了。下学期,陆续调入教师,完善了课程设置,完善各方面的人员编制,学校食堂也开始供餐了。---年后,初一、初二总共四个班,又有一批都匀师专毕业生充实了教学。送走笫一届初三毕业生后,教师队伍专业化逐渐完善,原来从小学抽调的教师大多返回了小学。丑丑积极上进,进入了黔南教育学院政史专业,带薪进修。两年后重返学校,从事历史课教学。
愉快的晚年
近四十年的教师生涯,丑丑退休了。如今他已年逾古稀,身体健康,心情怡悦。他经常远足,有时到郊外河边垂钓,有时约几个老友下像棋,然而更多的时间渡过是看书。他常劝诫青年:人的一生要学习知识才有意义,要有知,要有识,必须认真看书学习。他虽然没有创建伟业,也设有立下大功,他不曾像伟人那被广泛的称颂,像英雄那样被高歌;他只是一个平凡而踏实从事教育工作的普通一员,他的青春在平凡里渡过,他的生命在平淡里慢慢消耗;然而他像蜡烛,照亮了无数人前进道路,自己却在亮光中渐渐地退下去,退下去……
我们在赞颂伟人的同时,在高歌英雄的同时,可别忘了像丑丑一样的平凡人,我们也要将他们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里。他们这些平凡人,是国家教育机器运转里的一颗螺丝钉,是祖国强大基石的不可缺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