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亂彈】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tuó yuè)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

译文

天地没有我们所说的“仁”,它对待万物如同我们对待刍狗;圣人没有我们所说的“仁”,对待百姓如同刍狗。

天地之间,难道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中空而作用不竭,随往复的运动而出风不止。

博闻多学则使人迅速匮乏,不如安守虚静。

亂彈

這一章是歷代爭議最多的,而且三段好像各表一意、無甚關聯。主要是因為陷入對“仁”、“芻狗”、“橐鑰”等詞意的不同理解。   看一個先哲的文字,必須以他的思想體系做底色,而不必糾纏於時空久遠的具體比喻物的語境語意。   莊子說:大仁不仁。不仁就是不要加入自以為是的“仁”。自然而然是老子思想的根本。愛默生隔著遙遠的時空,以超靈與人本的映照,向老子的道法自然致敬,以此反對一切人為的教條。佛家的呼應則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一個意思:人再能,能不過道、能不過超靈、能不過佛祖。仁、善都一樣,別折騰了,還是照原版的玩吧!   所以,後面一段橐鑰論,我的理解與各名家有點不同的是:虛、靜有益,折騰招損。(亂彈無忌,方家批評)   最後一段,用愛默生的名言就是:“相信自己”!因為人的內心和超靈是相通的。初心幾近道,靜守少污染。      這樣一理,三段就通了。

註:亂彈系列的所有原文和譯文出自「俱舍文院」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經亂彈】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