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小学语文问题化学习实践手册》摘录1

1专家视点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工具,这个工具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工具基础。”

    催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和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窦桂梅老师说:“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分为三个层面:文本负载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母语文化系统包含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底蕴;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

2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如何体现在“问题化学习”中呢?

    工具性不仅体现在“字词句段篇”等语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更体现在语用能力的提高。从阅读来看,对语言材料的吸纳、理解和交流,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具象思维过程。

    多元的问题视野,将学习引向主动。如“这个字是什么结构?”换种方式提问,“这个字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根据结构,怎样帮助我们写好这个字?”(根据分类写字,达到举一反三)“这个字在造字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变化?”“这个字怎么记忆才方便?”“是不是根据字形可以编个儿歌?”“有哪些字和这个字长得很像?”这些问题都指向“这个字是什么结构”这个核心问题,但不同的提问方式形成了认识字形结构的问题系列,关注到了字形结构在语文学习中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学生与学科个性问题,更具学习价值,是提倡的。如“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换成“这篇文章为何先写冬天、后写春天?”“这篇文章对四季的描写与写作的顺序有关系吗?(提问具有语文味)

[if !supportLists]3、[endif]“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价值认识如何体现在问题化学习中?

    语文课程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多种因素,语文材料涉及生活多方面内容,这些纷乱如何聚焦,焦点应在何处?

    “三位一体”来解决。其一,语文学习的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学生自己提出。其二,充分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提出学科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例子本身决定着语文学习的倾向。其三,问题最终走向何处,教师引导必不可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6.24《小学语文问题化学习实践手册》摘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