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月亮与六便士》,因为这是我最近唯一看的书,而第二次看这本书,看懂了更多东西。
斯特里克兰德平平淡淡的生活过了几十年,是妻子与众人眼中沉默寡言的证券经济人。这样的人,是中年人常见的模板,索然无味。
突然有一天,这个人内心意识觉醒了,想要画画的渴望召唤着他。他离开喜爱与艺术名流交往应酬的妻子,去寻求真正的艺术。从这一天起,这个平平无奇的中年人成了人们口中跟三儿私奔的混蛋。
没有人可以理解,如果不是为了一个女人,为什么他要离开正常的生活轨迹。
他离开家乡的生活过得也并不好,住在伦敦最破败的房子里,屋内陈设只有一张床一张凳子,余下只有画布和油彩。过于专注画画让他常常照料不好自己,几次在生病暴毙边缘,又多亏老好人施特略夫精心照料恢复健康。
后来破坏了施特略夫的家庭后,他又开始了一段流离失所的时光,假如船长没有说谎,那他就是靠出卖苦力以及到救助站领取食物,饥一顿饱一顿的活了下来。
所幸流落到了塔希提岛,他得以规律的打零工,但做一段时间挣够买画布和油彩的钱,人们也就见不到他了。
抛弃一段稳定的、世人眼中的美满生活,经历而后总总,真的有必要吗?
看完这本书,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疑问始终是:如果他不是一个被后世发现的天才画家,而只是一个抛妻弃子的流浪汉,死后留下一些不知名画卷,那这月亮,能够照拂人心吗?
于别人可能并无半点意义,但于他自身此生却获得了圆满。
我最近常常在想,人作为社会化动物,和其他人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纵然会滋生许多怀疑、猜忌和隔膜,但同样也会在与人的交往中获得切实的喜悦和快乐。帮助别人然后被人帮助,爱人以及被爱,交谈、大笑、背地里说坏话,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有人也都是这么过的。
这种生活一定是符合常理的,但总会让人在人生的不同时刻感慨:“我怎么稀里糊涂就到了这个岁数啊。”当与人交往的那点余温退去后,我们不免要直面自身的匮乏以及心无所依。
也就是说,和人的交互能让人暂时忘却孤独,但是这种悲欢欺骗不了独处时的内心叩问。唯有在吵哄哄的生活之外,有一些自己想要坚守和追寻的东西,这样即便年岁增长,也不会有岁月空流之感。
有些人要说,我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要为孩子奋斗学区房,房贷车贷两座大山还压着我,为生活奔波已经够辛苦了,哪里有时间追寻风花雪月呢?
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真刀真枪,能让人瞬间低头。但是这世界上真的有叛逆的中年人,半途出发去追寻梦想,你可以说他自私,但你不能否认他过上了自己选择的一生。
而普通人未必需要做得那么不近人情,只需要在心中种下一颗年龄的种子,而非年龄的桎梏:
“我随时都可以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35岁不晚,45岁也刚好。前半生为了社会判定的正常而活,现在起为了自己心中的自由和值得而奋斗,如此可不枉此生。”
《月亮与六便士》最后有一段话,写的是文中的我对思特里克兰德定居塔希提岛的看法:
思特里克兰德打算去南太平洋的萨摩亚或者塔希提,不过他得先搭乘轮船去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才行。我没有忘记他曾经幻想过要去一个阳光明媚、绿意盎然的小岛,周围是一碧万顷的海洋,但我没有想过他竟然会真的要去那里。
谁没幻想过去一个阳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地方过生活呢?只不过在日复一日的庸常之中,人们逐渐淡忘了这个想法,也习惯了放弃自己看起来那么无足轻重的追求。
但这个中年人真的去了,在他四十七岁那年,拥抱了一个热情的岛屿。
无论是不是基因里埋着艺术的种子,每个人的心里一定都有一头野兽等待被唤醒,等到野兽苏醒的那一天,便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人向内探索的步伐。
我们总是要活到一定年纪才敢不那么介意外界的看法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年岁是主动获取的礼物,而叛逆的中年人,值得写一本书。
图/来自网络
文/阿婉
——————————— END———————————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生活观察家,未来的英语翻译。
现在在一家翻译公司...做错别字修改。
朋友多的独居女孩,健康生活养成中。
一点点构建自己喜欢的生活以及爱上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