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各位好!
我发现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喜欢给自己安一个“病症”。
有人是拖延症,有人是强迫症,还有人说自己是抑郁症。
其实我知道,这就是一个口头禅,一个给自己贴标签的行为。
这甚至成为了一种流行,不是有句鸡汤说没有癖好的人都不值得交往嘛。
咱也没有别的癖好,咱还不能有个病么?(笑)
当然,这些随口就说出自己这个病那个病的,一般都没啥病,只是被一些麻烦的小习惯困扰而已。
而真正患上心理疾病,是有一些明确特征的,这和ISO9000体系一样,是有质量认证标准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抑郁症,大家可以作为一个自查的参考。
但事先说明,就算你都对号入座了,也确实感觉不舒服,希望你能去正规医院或者当地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做个检查。
不要轻易就给自己安上“抑郁症”的头衔,这又不是五一劳动奖章,没必要抢着戴。
对大多数人来说,经历生活中的挫折、打击后带来的悲观和失望,是非常熟悉而普遍的体验。
如郭德纲先生说的,谁还没有过吃屎的时候?
这是一般性的抑郁情绪,人人都有。
作为万物之灵,人类的神经系统已经发展到非常精微的程度,这种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你喜欢的人,追不到,痛苦;你想做的事,没成功,也痛苦;
就连你想安静一会儿的时候,单位里、大街上的嘈杂,也会让你心烦意乱。
这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代价,我们的神经系统太敏锐了。
但抑郁情绪并非坏事,它就像一个警报器在提醒我们,该休息休息了,或者路走得有点偏,可以改变一下。
这也是印度圣者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告诉人们的道理,要把痛苦当做老师。
其实,就算你不主动这样想,这种痛苦情绪也不会持续太久。
过一阵子它就会自然变好,就像是身体上的小感冒一样。
据全世界数百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25年的科研统计,在任何时候,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类处于这种状态。
可以说是非常非常普遍。
如果你是这样的状态,你就是处于抑郁情绪中,但还不能叫做抑郁症。
那什么是抑郁症呢?
有两种典型的类型,一种叫单极抑郁症,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低落、思想消极、行为被动犹豫不决,同时伴有自杀想法或行为。
另一种叫双极抑郁症,除了表现出上述特点,还会有躁狂。
患者会无故地极度快乐、狂妄、不停地说、不停地动,自我膨胀到一塌糊涂,天下好像没有他办不到的事。
这两种状态,长期呈现的话,就有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所以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不太一样的。
不过,积极心理学派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的观点有所不同。
他认为,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其实很小,就像是小感冒和重感冒一样,都是感冒,只是程度不同。
我也同意他的说法。
其实就是量变和质变。你有再多的抑郁情绪,没有达到质变,就不是抑郁症。
但反过来讲,抑郁症也就是由于抑郁情绪的不断累积,达到质变而出现的。
所以,本质上、原因上并没有不同,但程度和表现有很大区别。
就像你和张继科的乒乓球技术一样,别看都拿着拍子在打,区别还是很大的。
目前全世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总结一下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外在的强烈情绪刺激;
二是遗传因素;
三是长期形成的悲观解释风格。
仔细思考这三种成因,我们会发现,前两种,外在的刺激和遗传因素,这个总结是不够深入的。
外在的刺激人人都会遇到,为什么有的人抑郁了,有的人没有?
至于遗传,那就更说不清楚了,谁遗传的,怎么遗传,最初又是怎么得上的?这就没有深挖到底。
所以我更认可的是第三种,长期形成的悲观解释风格。
这是人和人根本的不同。
比如说,同样遇到一场交通事故,有的人恢复一段时间就又活蹦乱跳了,有的人却很长时间都不敢再乘车。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一些百年大投行都倒闭了,大批金融从业者失业。
有人缓了一阵儿就找到了新工作,开启了新生活;
有人却一蹶不振,整日酗酒,最终得上抑郁症。
所以我认为,对生活的解释风格,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会患上抑郁症。
对未来、对世界、对自己长期保有习惯性的消极看法,不断地否定自己的价值,日积月累,就会出现质变。
否定到最后,思想转变成行为,就会想要杀掉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抑郁症病人总想自杀的原因,无价值感已经充斥到全身,就不想活了。
目前世界对“重度抑郁症”的判断有以下这些公认的指标:
情绪低落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没有胃口
失眠
思维或动作迟缓
无精打采,没有活力
有罪恶感,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思考能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
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如果你符合了其中60%以上,建议到正规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再做检查。
但也不必太担心,因为这归根结底就是心灵的一场感冒,完全可以恢复,一定要有信心。
但你也别因此而不重视,毕竟重感冒也会导致死亡。
感冒是外部病毒的入侵;抑郁症,是外部思想的入侵。
那些否定你的声音、让你变得消极的思想,都是从外面进来的。
只不过客居久了,你以为那就是你自己的想法,翻来覆去想个没完。
要始终记得郭德纲先生那句话:谁都有吃屎的时候,但你别总嚼啊。(笑)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该吃药吃药,该锻炼锻炼。
慢慢调整自己的解释风格,让积极的思想和情绪进入我们的心灵,就会彻底康复。
今天就聊到这里,下期咱们再见!
(本文系“乐觉生活”公众号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