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倾城之恋》张爱玲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 第一炉香
  • 第二炉香
  • 茉莉香片
  • 心经
  • 琉璃瓦
  • 连环套

第一炉香

  • 都是布置谨严,一丝不乱,就像漆盘上淡淡的工笔彩绘。
  • 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
  • 惟其因这呆滞,更加显出那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

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舞;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曲;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

那小孩似的神气,引起薇龙一种近于母性爱的反应。她想去吻他的脑后的短头发,吻他的正经地用力思索着的脸,吻他的袖子手肘处弄绉了的地方;仅仅现在这样回忆起来那可爱的姿势,便有一种软溶溶,暖融融的感觉,泛上她的心头,心里热着,手脚却是冷的,打着寒战。这冷冷的快乐的逆流,抽搐着全身,紧一阵,又缓一阵;车窗外的风雨也是紧一阵,又缓一阵。

那过程的迅疾便和侦探出其不意地给犯人套上手铐一般。

这一席话,刺耳惊心,薇龙不由自主的把双手扪着脸,仿佛那粉白黛绿的姿容已经被那似水流年洗褪了色。


第二炉香

在这图书馆的昏黄的一角,堆着几百年的书——都是人的故事,可是没有人的气味,悠长的年月,给它们薰上了书卷的寒香;这里是感情的冷藏室。

一辈子埋没在这阴湿、郁热、异邦人的小城里,嫁给他这样一个活了半世无功无过庸庸碌碌的人。

怕他的不健康的下意识突然发作,使他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来。她们鄙视他、憎恶他,但是同时她们畏畏缩缩地喜欢一切犯罪的人,残暴,野蛮的,原始的男性。

太古的洪荒——人的幻想,神的影子也没有留过踪迹的地方,浩浩荡荡的和平与寂灭。


茉莉香片

  • 惟有他的鼻子却是过分的高了一点,与那纤柔的脸庞犯了冲。
  • 她的脸庞侧影有极流丽的线条,尤其是那孩子气的短短的鼻子。
  • 越想越觉得她浅薄无聊

子夜生平最恨人哭,连女人的哭泣他都觉得是一种弱者的要挟行为,至于淌眼抹泪的男子,那更是无耻之尤,因此分外的怒上心来。

崖脚下的松涛,奔腾澎湃,更有一种耐冷的树,叶子一面儿绿一面儿白。大风吞着。满山的叶子掀腾翻覆,只看见点点银光四溅。云开处,冬天的微黄的月亮出来了,白苍苍的天与海在丹朱身后张开了云母石屏风。她披着翡翠绿天鹅绒的斗篷,上面连着风兜,风兜的里子是白色天鹅绒。在严冬她也喜欢穿白的,因为白色和她黝暗的皮肤的鲜明的对照。


心经

只怪她平时对于她的追求者,态度过于决裂,他是个爱面子的人,惟恐讨个没趣。

一个女人决不会爱上一个她认为楚楚可怜的男人。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总得带点崇拜性。


封锁

电车里,一个医科学生拿出一本图画簿,孜孜修改一张人体骨骼的简图。其他的乘客以为他在那里速写他对面盹着的那个人。

出其不意地,两人的面庞异常接近。在极短的距离内,任何人的脸部和寻常不同,像银幕上特写镜头一般的紧张。宗桢和翠远突然觉得他们俩还是第一次见面。在宗桢的眼中,她的脸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

他们恋爱着了。他告诉她许多话,关于他们银行里,谁跟他最好,谁跟他面和心不和,家里怎样闹口舌,他的秘密的悲哀,他读书时代的志愿……无休无歇的话,可是她并不嫌烦。恋爱着的男子向来是喜欢说,恋爱着的女人破例地不大爱说话,因为下意识地她知道:男人彻底地懂得了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


琉璃瓦

姚家的模范美人,永远没有落伍的危险,亦步亦趋,适合时代的需要,真是秀气所钟,天人感应。


金锁记

熬不住那呜咽的声音,一声响似一声,憋了一上午的满腔幽恨,借着这因由尽情发泄了出来。


连环套

  • 西洋女人的腰是用钢条跟鲸鱼骨硬束出来的,细虽细,像铁打的一般。
  • 虽是皱着眉聚精会神的寻戒指,躬着腰,一张酒气醺醺的脸只管往她脸上凑。
  • 规矩的女人偶尔放肆一点,便有寻常的坏女人梦想不到的好处可得。

曹七巧是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曹七巧形象是立体的,发展的。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作者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可谓是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充分展现了一个弱者、一个女性在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方面所做的无望的挣扎,最终成为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的一个过程。

张爱玲冷漠的态度,疏离的眼神,惊世的才学,对人情世故有着异常的敏感,她的文笔精致而冷酷。情路波折,冷眼劲笔,部部箴言的旷世世家天才女作家。

别人对他的好会被他误解成是同情,是怜悯。对他的拳打脚踢恶语相向又增加了他的暴戾脾性。在原生家庭得不到爱,开始臆想另外的一组家庭。亲爹的不待见,后娘的刻薄,让传庆在这个“牢笼”里感觉不到一丝的爱,甚至觉得自己的出生是冯碧落的失误。

恋爱中的男人都喜欢说的,女人也喜欢说的。喜欢了就巴不得把上辈子没说完的连同下辈子想说的话都一股脑兜完,觉得永远有说不完的东西,不喜欢的大概就是有气无力的回应嗯、哦等几个语气助词敷衍带过。

这一炉香快烧完了,薇龙的青春和爱情也快消失殆尽了。

开始想要依靠姑妈的帮助来完成学业,却不想会深陷这个浮华虚伪的世界。没有亲情,爱情,只有互相利用甚至索取。姑妈利用薇龙拉拢男人心,乔琪利用薇龙敛财。最后的下场薇龙的青春不在了,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就会被一脚踢开,就像没有感情的踢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心血来潮, 重读了一遍《倾城之恋》。想着张爱玲对感情真是苛刻到可怕,笔下鲜有终成眷属的,《倾城》里她似乎网开了一面,给了范柳原和白流苏一个世俗的好结局。然而,这样的圆满代价惨重----一座城轰然倒塌后,方成就了爱情。

乍看之下,这个故事真的能算惊天动地了,不明就里的甚至会认为这是又一个媲美罗密欧朱丽叶之类的伟大爱情。其实若要细究真相,恐怕要大大失望了。

张爱玲想说的其实是人是自私的,而这种自私似乎只有到了个人主义无丝毫立锥之地的乱世才能被彻底抛却。倘若战事不起,范柳原还是浪荡子,白流苏还是小寡妇,偶然交汇然后又各自走回各自的路。一颗炮弹炸得断故事,也炸得开姻缘,不能不算得有趣。

张爱玲的小说,不管怎样,出彩的一定是其笔下的女子。相比范柳原,白流苏无疑更让人回味。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良淑女,和言情小说一般套路中的女主角也不是一个调调。如果拍成韩剧,她完全会被选作女二号出场。她的身上缺少一种天真善良的美好品格,换句话说,就是太精刮,锱铢必较的意味。说是一个弱女子,其实对什么事情都想掌握一把捏在手里。可能这么说有人要提反对意见,说白氏也曾一度患得患失,战战兢兢对着一个浪荡子。所以我只能说,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个人觉得反正感情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有必要把错都推到一个人身上。

范柳原其实也是个很好玩的人物,典型有贼心没贼胆。等着姑娘们自投罗网,自己却不费一兵一卒攻城掠地。好在有个不错的仪表和身家,所以也自有人心甘情愿做兔子撞木桩。

只能说,姻缘注定。他们遇见的时间实在太好;他们谈情的地点实在太妙。天时地利下,顾不上考究也就郎才女貌了。

倾城之恋。倾城? 倾城? 倾城?三个倾城,到底是哪一个?
北方有佳人 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绝色女子,自古以来,若是倾国倾城,一般都会引得人遐思无限。不仅引得男人心思荡漾,同样会引得女人浮想联翩。不过男女想象的重点不同而已。男性会在脑海里勾勒她的倾城的容颜,回眸一笑;而女性大约更多的,是脑中自动臆测关于她的种种八卦,伴随着臆测,更会心里慢慢翻腾起一些酸溜溜的味道。

倾城倾国的另一层含义,大概是因了这举世无双的容颜,而为她倾其一城,比如西方的特洛伊之战,起因就是那位著名的美女—海伦。

《倾城之恋》中的倾城,离上述两层意思,却相去甚远。因为我们的女主白流苏,既无倾世容颜,也没有遇到一个可以为其倾城的Mr.Right.这是一场真真切切的“倾城”之恋。香港的沦陷,成就了一对俗世男女的爱情,并最终迈进了保险箱(而非保鲜箱)。

也许你会问,好好的一个恋爱,何必需要倾城,才能获得?爱得那么惊天动地,泣鬼神么?古往今来,最为感天动地的,莫过于梁祝的爱情神话了,难道此段爱情,堪比梁祝二人的传世深情吗?

倾城之恋中的男女主角,恋的并非惊世骇俗,只是两人从相识,到相恋,跨过了世俗的藩篱,跨过心的围城,终因一座城的坍塌,而将二人仓促间,粘到了一起。

流苏,一个衰落中大户人家的六小姐,因离婚而寄居娘家,因着寄居身份,吃了家中哥嫂的无数冷言冷语,却因媒人的一次说媒机会,阴差阳错地和一位范柳原先生(华侨)发生了一段莫名的恋情。

白流苏,被哥嫂的冷言冷语和母亲的冷漠伤透了心,抱着一颗豁出去的心,远赴香港。却在香港“偶遇”了一面之缘的范柳原。二人自此在香港这个岛城,开始了一场若即若离的恋爱。而这一场爱恋,却比不得初恋时的男女。热烈又青涩。因为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此时的二人,都在感情上有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二人时刻都在计算着—流苏计算着这份感情从爱恋到婚姻的几率能有多少,由此来确定自己要拿几分“真心”出来;而我们的范柳原,也在计算着,这样一场爱恋,用一个自由身,来换一场婚姻,究竟价值几何?以此来确定,是否要从此失去自由的身份,而流苏,是这样一个可以交付自由灵魂的人吗?

“交易”!也许听上去,有些刺耳。没错,剥开层层感情的迷雾,剥掉层层爱情的面纱,二人都在各求其所,并以各种条件在衡量,这项交易,是否公平。流苏,在求一段稳定,有保障的婚姻关系(经济保障,名分保障);柳原,在求一个能让他心里有所慰藉的女子,代价是,要牺牲掉自己多年的浪荡公子的身份。也许漂泊已久的心,累了。

二人,一步一步小心试探,亦步亦趋。一次轰炸,仓促间,促成了二人的婚姻关系。倾城之恋,乍一听很浪漫,定睛一看,却是满目凄凉。究竟是人性的冷淡,还是尘世的荒凉?才谱成了这样一曲倾城之恋?

二胡,咿咿呀呀,依然奏着那永不变色的清凉之音。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总给人一种意兴阑珊之感。究竟是现实就是如此不堪,还是爱玲的内心世界,一直就是一片荒原?

只愿今天的你我,可以有人为你立黄昏,有人问你三冬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倾城之恋》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