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是走进别人的生活,感知生活的幸福感

《平凡的世界》中,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打开了孙少平的世界,点燃了贫苦少年内心的激情,而另一本《白轮船》则打开了孙少平的爱情大门,让他和田晓霞相知相爱。不论结局如何,毕竟在孙少平身上,读书改变了他的认知,改变了他的生活。

读书其实就是走进别人的生活,了解别人的人生,从而让我们感悟到生活中的幸福感。

我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读完了金宇澄先生的《繁花》,感概颇多,心情也因此久久不能平静。我以前读书,比较狭隘,读一本书就只读一本书,不知道怎么把书读厚,也不知怎么把书读薄,读书久了才知道,如果想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书的内容,而是相关联的作者的人物传记和其他作品穿插在其中一起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

看《繁花》的过程中,我不仅特意看了介绍金宇澄先生的文章,重温了电影《阿飞正传》,《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还读了金先生写父母亲的文章,看了环球人物对他的访谈,瞬间觉得金宇澄不仅仅是一个作家名字的存在,他的形象随着我理解的深入,也渐渐立体丰满起来。

在我看来,好的作品是能够引起共鸣的,引发共情的,刚刚读完的《繁花》,总能唤起我很多尘封已久的回忆,尤其结尾黄安的一曲《新鸳鸯蝴蝶梦》让我不由地哼唱起来,瞬间回到了90年代:

看似个鸳鸯蝴蝶 不应该的年代

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

花花世界 鸳鸯蝴蝶

在人间已是癫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温柔同眠

书中金宇澄先生的手绘图更是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那一笔一画都看出作者是多么有心,观察多么细致,对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多么强烈的感情。

可以说,书中的很多画面细节性太强了,简直能用出神入化来形容。

譬如说:南北方在生活中是有很多差异的,可是金宇澄笔下的上海,和我少年时的生活又是如此相似,如果不是读这本书,可能不会唤起那段的记忆。

我从小生活在平房小院里,住的是瓦片房,要生炉子取暖,院里没有自来水,只能去街道拐弯处的公共水管那里拉水、洗衣服,放学后我常常去借同学家的小车,四轮的,放上两个塑料桶,排队接上水后吭哧吭哧拉回家,那时年纪也就十来岁。

不管是接水,还是洗衣服都需要排队,要交费,到了周末排队的人多,要等好长时间才能排上,更气人的是还有人见缝插针地插队。

母亲那时身体不好,会在家里把衣服洗好,由我负责去涮衣服,打水的、洗菜的、洗拖把的、洗衣服的,排的人好多,有时水管附近常常响起此起彼伏地吵架声,不是他嫌弃某人占着水管时间长了,就是谁不自觉插队了,我也常常因为这些事情生气而又无可奈何,那时心里就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够改善生活条件,实现用水自由啊。

蓦然一回首,那些往事已是30年前,早已尘封在记忆深处。所以读到《繁花》中小业主的邻居,独霸水龙头、我特别有感触。

书中用到了很多的不响,别有韵味,据说有1600个之多,有些细节描写也是神来之笔,譬如在第十章梅瑞和康总约会,短短的一页内容,就用到了六个重复的句子描写阳光;“天井里是阳光”“小天井里铺满阳光”“小天井里送来清风,阳光耀眼”……

随着两人对话的展开,环境虽然还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可是这些细节却让烘托出人物情绪的变化,情感的变化。

再比如第十二章,阿宝和陶陶李李一堆人吃饭,说到那时不流行找情人了,因为要过节、写贺卡、吃饭、买礼过生看过情人节、妇女节、七夕、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我乐坏了,金先生太了解这些世俗的事情了。

金先生的手绘图中,画得“两万户”尤其生动,再加上第15章中对两万户的厕所描写,让人忍俊不禁,具体到多少个厕所,多少个挡板、每个挡板多少个洞眼、多少个私人窥视孔……简直是太细心了。

看到最后,书中人物的命运不由地让人嘘唏,繁华落尽,无论是谁,青春已不再,正如我们自己的人生,已经过去的无法抹掉,也不可重来。

蓓蒂的消失,恰如《百年孤独》中美人蕾梅黛丝随床单飞走了,蓓蒂变成金鱼游走了,作者给蓓蒂安排的正如蓓蒂本人一样,单纯可爱。

而梅瑞、李李、小琴、姝华、雪芝、兰兰……曾经那么光彩照人、绚烂夺目、身处繁华场,随着时间的消逝,命运统统发生了改变,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奈。

看完《繁花》,恍若电影镜头,带我们快进了人物短暂的一生,无论是沪生、小毛还是阿宝,无论是梅瑞、小琴还是姝华,书中人物的感情似乎都不甚圆满,从书中走出,走入阳光中、走入人间烟火地、做一顿美食、看一场电影、逛逛公园、晒晒太阳……不由地感叹“能幸福地活着,真好,能和所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一起幸福地生活着,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就是走进别人的生活,感知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