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造无限可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

花了十二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最大的感慨是,小说类书籍可以一目十行,快速搞定,但教育类书籍真的需要慢慢看,细细品。

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领衔一线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汇集教育的所思所感,并通过典型事例,探讨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和教育理想的书。本书一共有七章,分别从教师、学校和父母三方面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

01
教师是个良心职业,要做到尽职尽责,不愧于心

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一件事,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有时候真的会影响学生一辈子。

那时候是从学生的角度看,对于一些自己敬佩的老师,会在心里默默地向他学习;而对于一些行为举止让人不敢苟同的老师,我也会告诉自己以后一定不能这样。

而等到自己成了老师,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于是越发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无意的行为给学生造成了伤害,也会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要做到言传身教。

可是时间久了,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人和事多了,有时候也会忘记初心。我曾经想过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有多么糟糕,都要用最大的耐心去教育他,却也会在某些学生屡教不改且态度恶劣时忍不住向他投去厌恶的眼神。

而孩子是最敏感的,他能够迅速察觉那一闪而过的厌恶,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只能是破罐子破摔了吧。

看了孙维刚老师的故事,很感动,但心里明白,我没有办法做到他那一步,做任何事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最后积劳成疾,患癌去世。但我可以努力向他学习,在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同时,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耐心教导。

另外朱永新老师所写的《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也可以作为老师奋斗的目标。

02
学校要多为老师和学生着想,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要想把教育事业搞好,一定离不开学校的整体布局。书中提到了很多特色学校,它们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

在读第4、5章的时候,我所写的读书笔记其实大部分都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因为感觉书中描述的那些学校太好了,但这样的学校在目前的中国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用成绩说话”的学校。

一开教师大会,怎么也绕不开“成绩”这两个字,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于是又加入了“安全”。然后基本上就是上头查什么,下头就要把重心全部落到那一块,比如“防溺水”“卫生”“文明礼仪”,而学校本身的节奏完全被打乱了。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如何安心教书?学生又如何安心学习?更不用提什么展示自我了。

真心希望,学校可以多为老师和学生着想。

0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

有太多的家长觉得,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作为老师,我们要认识很多家长。有时候其实不需要去进行调查,只要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大概能知道家长的为人。原因很简单,孩子有时候就像家长的复制品。

我们在学校强调“诚实”,抵不住家长贪小便宜让孩子随手在超市里拿颗糖;我们告诉孩子要“宽容”,战不胜家长的一句“被欺负了一定要打回去,不然他还以为你怕了”;老师用五天帮学生养成好习惯,周末在家两天立马打回原形,下周又要重来一次……

家长们要用多久才能明白,言传身教的力量永远大于反复地讲大道理?

书中提到了张海迪、爱迪生、卡尔•威特的成长故事,他们本来极难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是父母用爱心与耐心,为他们创造了自由的天空。还有那位普通的王淑贞女士,凭一己之力将十三个子女培养成了博士,不要光羡慕人家,好好思考一下她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

“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自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想把这句话送给天下所有父母。

04
结语

教育真的很难,但教育好了,一切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我从不奢望通过教育培养一个奇才,但我希望能通过教育,让每个孩子变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创造无限可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