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教授的认知心理学课|1.快思慢想

总目录:

1.快思慢想

2.认知神经性

3.情绪与决策

4.男女之别


注意:这篇文章用的语音输入方式,准备时间不足,文章错误较多。用于概览,不适合精读。


今天我看了洪兰老师的认知心理学,第一章讲的是快思慢想。

其中他提到大脑是有两个系统的系统一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需要培养也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但是系统2以理性的逻辑为基础,在处理信息缓慢的计算的,感性的边缘系统成熟早理性的前额叶皮层成熟晚。


大脑的资源非常有限,所以,使用的时候非常的吝啬,有一句话叫如人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也就是说闻久了,大脑就不会把力气放在温这个味道上了,他就会去做别的事情了,他把这一块给省掉。


认知的偏差,永远都是存在的,英文叫cognitive bias, 认知偏差,其中包括,框架效应,证实性偏差,锚定效应与调整不足,心理账户,可得性偏差,禀赋效应,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几率谬误等等


框架效应说的是面对同一问题,随什么问题表达方式的不同人们的最终选择也会不同一般而言框架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框架不一样,我们的选择就会变得不一样,这门课上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说有两个人有不同的两辆车,他们要谁会因为换车而省更多的汽油?首先小明把他一升油跑12公里的车换成一升油跑14公里的车,然后小红把他一升油跑30公里的车换成一升油跑40公里的车,      我们先看小明1万,除以12等于833升1万,除以14等于714升,这其中的差价就是119升,所以他省了119升。    然后再看小红1万,除以30等于333升1万,除以40等于250升,这其中的差价就是八十三升。      我们感觉上是小红,可能是了更多,但实际上经过理性的计算发现小明省得更多,这是我们的一种认知的偏差,就是基于框架效应产生偏差,


下一个例子是关于器官捐赠的问题, 欧洲的几个国家分别对器官捐赠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方式有的国家说你可以选择参与,如果你愿意参与,请在这里打工,有的国家如果你选择不参与,你可以选择退出选择退出,在这里打勾,结果选择退出的这些国家,他们器官捐赠率非常高。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人们对损失比获得更加敏感,丢掉100元的痛,要大于减到100元的快乐。


禀赋效应,endownment effect,人天生不喜欢损失,是在基因之中。进化的角度看,大多数动物都处于生存边缘,得不到食物可能会死,多得到食物不会延长生命,除非食物是可以保存。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大多数人在面临好结果时,风险规避,即到手的更重要。大多数人在面临负面结果的时候时,风险偏爱。即不损失更重要。


人们在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的时候系统1不得已的偷懒,不是解决目标问题,而是找相对简单的问题来作答。这就是信息过载和信息复杂


嗯启发式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及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一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成功解决,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时会比较省时省力,


所谓的可得性启发就是按照粒子进入心中的容易和鲜明,程度来判断频率,举个例子,有一个问题是坐火车和坐飞机哪个更加的安全?我们可能会觉得坐火车应该更安全吧,但是是因为我们更我们过分的关注了罕见事件,从失事的几率来讲,飞机的安全性其实非常高。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地震,我们过度的关注罕见的事件,但是他的影响太深,动了大家会觉得甜,一摇一动,我们高估了地震的发生率。


还有一个就是代表性启发,当面对不确定的事件是我们往往根据与其过去经验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判断或预测。


机滤谬误就是这样的一个定律70年代美国图书管理员与农夫的比例是1:20,但是当我们给出以下的描述的时候,我们会判断jack是一个图书管理员。 描述是这样的,jack个性温和很害羞对别人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如果你找他帮忙,他都会帮忙,他非常爱整洁,喜欢事情仅仅有条对细节非常在乎。


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简单的转化为一个袋子里装有20个红球和一个白球,随机从袋子里抓出一个球出来,这个球最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一下子变得理性了很多。


还有一种偏差,叫证实性偏差,当然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点是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

举个例子就是记者知访问符合她看法的专家,只报道符合他观点的事实,学生只收集符合她论文,假设的数据,老板在雇佣员工时重视符合他的需要的条件。


在语言学上也有很多证实性,偏差,比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可以这样写,山姆很友善吗?也可以这样写,山姆不友善吗? 听到这样两个问题的话,其实他问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给人的感觉非常不一样,正所谓形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嗯嗯再举一个例子当我们询问一个人的身高,使我们可以问它有多高,很高吗?他有多矮,不矮吗?这两种问法也带来不同的感觉,这也是语言学上的证实性偏差。


接下来是锚定效应与调整不足,anchoring point .under adjust。

首先是锚定效应人们将已知的信息作为基准点引矛盾该点进行判断的行为。调整不足指的是在设定好基准点后边不会脱离该基准点的行为。比如说定价的时候可以订高一点正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然后是小数原则 law of small numbers, 我们会觉得小样本和大样本的经验均值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子的,第二次的表现与第一次并无因果关系比如说孩子考试考了三次,但是每次成绩都不一样,那怎么解释呢?其实所有的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的,toward the mean。


还有就是过度自信over optimism,个体倾向于高估利润低估开销幻想成功忽略错误,所以个体冒险是因为过度乐观忽略不了风险。

以上基本上是快思慢想的大部分内容。


还剩下三个部分,认识神经学,情绪与决策,男女之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洪兰教授的认知心理学课|1.快思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