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雍也第六·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也请你多多指教。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哪个弟子好学?孔子说:颜回好学,不拿别人撒气,不犯同样错误,不幸去世过早!如今没有了,没有听说谁好学。】


      “短命”就是英年早逝。《史记》和《孔子家语》关于颜回的去世年龄记载不一,一说四十一岁,一说三十一岁,总之年龄不大,而且是在孔子暮年去世的。孔子卒于七十一岁,颜回的去世对孔子打击很大,孔子悲恸万分且十分怀念这位高徒,就像这段话里所述,除了颜回好学,再没有别人,满满的“爱意”。

      论语中三番五次阐述好学不是为了识文断字,更不是为了学会后去带徒弟,而是为了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活得更幸福洒脱。颜回之所以好学,是因为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并不是两种品质,而是一种,因为能够不拿别人撒气,就能从自身出发积极主动的改变和解决问题,也就不会重复犯错;能记住教训,不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自然没有那么多的埋怨和怒气,也就不用找出气筒。“迁怒”其实就是宣泄自己,把怒气排泄出去,把痛苦转嫁出去。李零教授说宣泄和排泄是一个词,这让我想起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说的名句,“所有的排泄都会带来快感”。迁怒使自己一时舒服,但是别人就痛苦了,追求高品德的人不该如此。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关于情绪的名词叫“踢猫效应”,总结起来就是从自己的坏情绪和错误的行为出发,最终又“报应”回到自己身上,而终结踢猫效应的办法就是“不迁怒”。再谈一谈“不贰过”,这着实很难,因为经常发生的不仅仅是二过,而是三过、四过,甚至循环过错,解决“贰过”的问题也就要先解决情绪问题,我想读读心理学的书可以使人了解情绪,提高情商,从而在做人做事中保持理性和正确。

      我时常感觉幸运的是能在女儿尚小的时候醒悟,懂得读书和修行的重要性。为了聆听不同观点教诲,我读了多个不同作者写的论语解读,当时正读到这一段,我还没融会贯通就犯错了。有一天晚上,因为工作的原因,心情不太舒坦,所以整个人不想动,不想说话,一岁多的女儿正处于好动阶段,一直在旁边捣乱,我一时没忍住,冲她大吼,把她吓哭了,看到孩子哭了,我心里更难受,但又手足无措。令我感动和醒悟的是片刻之后女儿的举动,她眼泪还没干就拿着本不愿放手的心爱玩具给我,说给爸爸玩,似乎是在哄我。霎时我脑子清醒了,自己工作不顺和女儿有什么关系,把怒气撒在女儿身上是无能的表现,再回头看看人类幼崽的纯真,她都懂得安抚别人,自己的迁怒行为就更不应该了。

      如今“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成了我的“情绪戒律”,每当生气或者将要生气的时候,“不迁怒,不贰过”不自主就浮现在眼前,促使我快速平静下来,以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论语:雍也第六·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