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 |《捕捉儿童敏感期》
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是解除父母育儿焦虑的灵丹妙药!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今日解读:陈曦
解读人简介:从事财经工作的辣妈,家有2岁宝宝。为了宝宝开始钻研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
播音:沐泽
策划编辑:左宓
音频编辑:陈子夫
媒体推荐:
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活动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奖
21世纪影响力显著的本土原创早教经典
01 听前思考
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呢?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敏感期?
如果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还可以补救吗?
02 书中金句
孩子所形成的所有一切都是由他自己创造而来的。
理解儿童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有随之而来的快乐。
儿童对一些语言敏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与其说儿童是对丑的语言敏感,不如说成人自己对儿童的这类语言敏感。
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
03 精华笔记
敏感期并不高深,这只是孩子在成长到某个阶段,专注于某一事项并反复实践的过程,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顺利度过一个敏感期后,孩子的心智水平就能有一个极大地提升。
儿童六大敏感期:
第一个敏感期:感官敏感期。
孩子通过用手抓住东西,放到口中,以此来认识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嘴巴不仅是用来喝奶、吃东西的,更是认识世界的窗口。
父母应当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的空间。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提供尽量多的东西,让他能逐一感受认识。只要保证物品的干净卫生,将小的硬币、钉子、药品这些有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提前收起来就好。
第二个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
孩子的语言是从配对开始的,比如他们喊“妈妈”,妈妈会回答“哎”;妈妈喊“宝宝”,孩子也会回答“哎”。在输入和输出的配对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语言。
他们慢慢会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尤其是咒骂的语言。看大人变脸色、生气、咆哮对他们来说好像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变化是自己挑起的。但是如果大人没有过度的反应,很快他们就会失去兴趣。
孩子的语言发展总是离不开模仿,父母的习惯用语对于孩子影响非常大。孩子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还会发现“为什么”这个神奇的词。当孩子懂得提问“为什么”的时候,实际上是他们已经开始有自己的逻辑思维了,通过为什么来形成因果关系。
语言敏感期度过得好的孩子特征非常明显,他们说话时的用词非常丰富,能够准确地描绘事物的特点,自如地表达心里的想法。这对他们以后的阅读、识字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三个敏感期: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就是孩子对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高度关注的时期,这个敏感期在2岁会达到高峰。孙瑞雪将秩序敏感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因为秩序被破坏而哭闹;第二个阶段是为了维护秩序说“不”;第三个阶段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
父母们应当怎样应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呢?
首先,父母应当告诉孩子正确的规则,帮助孩子将外部秩序和内部秩序进行配对。
其次,父母应当给孩子建立一个有序的环境,并让环境中的每个人都能遵守规则。
如果父母依靠权威判定,哭闹的孩子可以先玩。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秩序不是对每个人都一样,而是被权威替代了,对孩子的影响就非常大。他们将不再遵守规则,而是开始惧怕权威。他们不仅会很快学会察言观色,而且会将这种“丛林法则”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第四个敏感期:审美敏感期。
在这个敏感时期,一开始孩子是要求吃的东西必须完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审美要求也从食物逐渐扩散到了其他事物上。当孩子在对每一件物品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他们也在构建自己的审美观念。当孩子透过外在的事物构建好了审美概念以后,他们就会回到自身,关注自己的身体和跟自己相关的东西。家长会发现,孩子到了4岁左右,就开始对自己的穿着打扮感兴趣了。
孙瑞雪提出一个观点:审美会建构道德。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塑造审美的阶段,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内化的过程。塑造审美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美,进而就会想要维护这种美,保持这种美,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美。这种保护美的心理逐渐就形成了孩子最初的道德观念。
父母在这个时期可以强化完美的概念,将孩子追求完美的心具体到每一件事情上,比如洁白的墙上不能乱画,干净的地方不要扔垃圾,出门的时候要将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等。因势利导,让孩子从小就树立道德。
第五个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
孩子通过物品交换开始交朋友,最终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相近的性格成为好朋友,甚至想和好朋友“结婚”,这是孩子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敏感期时,首先,应当给孩子自己交往的机会,不要轻易介入。大人的介入反而会将矛盾的影响扩大,增强孩子受到欺负的负面感受,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其次,当孩子心中有不好的情绪时,父母要及时疏解,帮助他们想一些解决的办法。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认真对待孩子的困难,能够让孩子感到被重视被尊重,也能让他们从父母这里获得更多的经验。
第六个敏感期,绘画敏感期。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绘画敏感期时期最大的困扰是,父母太喜欢纠正他们了。还有些父母看孩子特别喜欢画画,就寻思着是不是应该给孩子报个绘画班,这是对待绘画敏感期的第二个错误做法了。
其实,在孩子绘画敏感期,给孩子一张纸一支笔和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环境就足够了。等到6岁以后,孩子们愿意把细节一丝不苟地描绘出来时,才适合开始学习技法。
在6岁之前,孩子错过的敏感期是可以补回来的。在补回阶段,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理解。父母要明白孩子不是存心使坏、存心捣蛋,他们有内心真正的需求。只有了解了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支持,才能让孩子被压抑的心逐渐解放出来,自由的发挥探索,打开心智,发展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