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讀書,這兩個字什麼意思,越是簡單的詞,越是難以解釋。現代人理解的[讀書]就是拿起書來讀(學習),而在古代,這是兩個動詞。


書,从聿,者聲。聿( yù),即筆。隸書省“者”成“曰”。《說文》:“書,箸也。”箸(著)即顯明。合起來表示用筆使文字顯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義:書寫,記錄,記載。


書在《說文》里是一個動詞,就是提筆寫字,在當時是用“冊”,“策”,“卷”等這些字來代表名詞上的“書”。而筆並不是毛筆,而是一種在竹簡上刻字的刻刀(鉄頭竹身)。毛筆相傳是蒙恬發明的,但實際上用毛筆在絹帛上寫字是很奢侈的,大部分日常的記錄都是用刀筆在竹簡上書刻。


在造紙術發明以後,竹簡和絹帛逐漸退出,提筆在紙上書寫成了更容易的事情。書就演變成一個名詞,泛指紙質書。


讀書,是兩個動作,先讀而后書,把學到的知識通過理解融入自己的思想里,再書寫出來加深記憶,也可以展示給別人互相交流。這才是[讀書]完整的含義。


讀書,非知道,知而道之,是一種複述,衹要把原文複述一遍就好,不用理解,不辯是非,不論對錯。當然,“知道”不是壞事,但還是需要多“讀書”,讀而不書,何益于天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