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219分钟的学习时长《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之时间开流

看了一眼今天在得到的学习数据,219分钟,超出我的预估。

这还不包括团队多半天的培训和讨论,看的书和视频,自己的复盘和打卡。

时间从哪里来的?

早起是一方面。还有的,是见缝插针以及统筹规划。

在剽悍读书营做过一场关于时间和精力管理的分享,意识到自己有个优势:

在阈值范围内,越是忙碌,越能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利用到极致。

你看到的,是井井有条利用到极致?还是我在前面加了一个前提条件“阈值范围内”呢?

人是需要休息的,即便年轻能拼,但是迟早要补上欠身体的债。作为一个多觉的孩砸,跟人比睡得少,妥妥是一个输。

时长没法比,咋整?要效率。

提升效率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最高效的时间里专注做最重要的事”,想来你已经明白了。

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中学课文里学过的《统筹方法》,如果安排得当,一天平白多出一两个小时,绝对是小意思。

前面说到今天在得到学习了219分钟,怎么做到的?

早上起来洗澡的时候,倍速放音频。

(作为一个知识付费的重度用户,虽然我觉得跟混沌大学相比,得到有些地方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不过,一些系列专题,老师的结构思路,很值得参考,对于了解一个未知行业,以及学习它在自己生活中的应用,很有帮助。)

这样,洗澡再慢,你也不至于“浪费”时间。还有吃饭、走路、排队,如果去记录,会知道花在上面的时间,真的很多。

当然了,这不是说,我们要时刻一心二用不去享受当下。而是,如果有些目标想要达成,时间又只有24小时的情况下,需要想办法为时间开流。

晚上动笔写今天的分享前,看了2个视频,其中一位大咖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在回到母校接受给学生们分享后,有同学问了他一个关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他用了没上过大学的郭台铭的案例来回复:

“我跟他请教一点:你做得最成功,最最重要的是什么?好像不是学历,对吧?

他告诉我,就两条:

1⃣️非常努力地工作

2⃣️跟聪明的人在一起工作

非常努力地工作,是能力问题还是意愿问题?我想,你心里有自己的答案。

跟聪明的人在一起工作呢?好像不由我们决定。可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办法靠近聪明的人?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某个群里有位群友私信我了些做保险的小窍门,总结下来就是2个词:

专业、请教

讲真,收到这样的私信,我的心里很感动。这位群友,只聊过2次,一次是加的时候,另一次,是今天。

心里会想,“你何德何能,让一个几近陌生的人愿意帮你?”

除了相信他本身是一个很热心的人,我想,首先,我们自己一定做了些让对方觉得你还不错的事情。

是什么?

其中一点,也许就在于持续不断地输出。我们需要主动做点儿事情,帮助聪明人降低找到你的成本。

其实我自己今天梳理了从开始公开写作以来的内容,没有系统性。呆伯特漫画的作者亚当斯,就不干这样的蠢事。

你发现了吗?即便我有主题阅读,也会对某些领域特别感兴趣,但是一旦落实到输出这件相对更难的事情上时,我自己还是不由自主选择了对自己而言,更容易的做法:

“随意碎碎念。”

却忘了:

Easy choices, hard life.

Hard choices, easy life.

把这句话送给你和我自己在梦中品味,作为感谢你在520这天还看文章的礼物,晚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哪来219分钟的学习时长《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之时间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