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一首理想主义者的赞(悲)歌

为了心中虚无缥缈的梦,一个人能做到什么地步?或者换个说法,一个人能放弃到何种程度?

保罗·高更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图片来自美术网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很喜欢这句充满理想主义与浪漫色彩的话,这是多年来我对《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唯一的印象。很遗憾,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前几日我才得以花时间拜读了这一著作,幸运的是,看的时机还不算晚,书中内容依旧还能让渐趋麻木的我感到震撼。

不过在文章的开头,还是要首先纠正一个事实,本文开头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并不是书中的内容,而是刘瑜在随笔集《送你一颗子弹》中的读后感《另一个高度》里,评论《月亮与六便士》的。

这是当我看完全书后,发现书中不仅没有那句耳熟能详的话,甚至连“月亮”和“六便士”这两个书名中的意向都未曾在文字里出现,一时兴起去网上求证才发现的。那么毛姆为何要起个这样的书名呢?

这就要要追溯他的另一部代表作《人性的枷锁》了,该书发表后,有人不待见他在该书中的观点,于是评论说:他(《人性的枷锁》主人公)像很多青年人一样,终日仰慕月亮,却忽略了脚下的六便士硬币。毛姆对此评语不气反喜,更是欣然给自己的下一本新书起了《月亮与六便士》(后面简称《月亮》)这样一个针锋相对的名字。

高更作品:《In the forest ,Saint-Cloud》 图片来自美术网

那么回到《月亮》这本书的内容,该作品具体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思特里克兰德是伦敦一个平凡的证券经纪人,事业顺利,妻子温婉,膝下还有一对惹人怜爱的儿女,他现已年近四十,未来生活能预见到将继续这样幸福美满下去,旁人包括他妻子都这么认为。

直到某个平凡的日子,思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突然人间蒸发,只留下一封决绝的信,他要去巴黎找寻心中的幻影。就像神性觉醒,他人还是那个人,却又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所有人都对这个消息不解、讥讽乃至是愤怒。他怎么可以,怎么能狠心抛下那份家业,那个那么爱他的女人,还有那一对乖巧可爱的孩子,没人知道原因。

随着书中内容一步步展现,事情背后的因果渐渐揭晓。一切都源自于思特里克兰德脑海中的幻影,他从小便常常能感受到世界的一种呼唤(暂且如此形容吧),他不解,也无法表达出来。所以只好按家庭给他的规划成长,娶个老婆,有份稳定优渥的工作,和各种名流人士交际。他掩饰的很好,以致于所有人都承认他的平凡。

或许沉默的愈久,压抑的越深,爆发的就越颠覆吧!

没有什么诱因,就是突然之间,他厌倦了,他厌烦他目前拥有的一切反感他当下的生活。他后来说过这样一句话,“她愿意为我做世界上任何事情,只有一件除外:不干涉我。”他下了个决定,后半生不再为他人而活,他要找回自己存在的意义。从此刻起,他自称为艺术家,生命与他只剩下一种追求,表达出他从小听到的世界的呼唤。

那种呼唤后来明确了,就是。而他选择的表达方式是绘画,在不惑之年重新学起。

高更作品:《Autumn Landscape》图片来自美术网

在此刻,我忽然想到了《冰与火之歌》中的守夜人誓言: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
我将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
我将不戴宝冠,不争荣宠。
我将尽忠职守,生死于斯。
我是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王国的坚盾。
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多么的相似啊,思特里克兰德也是把自己的生命与荣耀献给艺术,从他下决定之日起,世人谤责、人伦规范、社会法则、病痛屈辱、贫寒困顿都再也束缚不了他,哪怕受尽世人冷眼,依旧我行我素。有些人追求真理,坚定不移,为了实现它,不惜将他们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

因为身无分文,他在各国各地辗转流浪,而始终没有停歇的,只有那不停创作的画笔。可就算是这样,他的画作被贬为一文不值,他的风格被世人视为离经叛道。可这又怎样,他绘画,难道为的就是那平庸之人的赞美?

高更作品:《Landscape with Poplars》图片来自美术网

此后半生,他便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创作,直到他上了那座塔西提岛,才终于有了较为舒适的创作环境。并且再次娶了一个妻子,原因是:“她不打扰我,凡是我要求一个女人的,他都给我了。”可好景不长,那段幸福的日子只有几年,然后得了思特里克兰德得了当时人人畏之如虎的天花,被人们隔离,只剩下妻子儿女陪伴。

可他也是幸运的,得了天花的生命最后两年,他终于有了能够表达出内心所见那种美的技术,他在他的小房子了作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副画,一副全方位的壁画,他是含笑而去的。据那幅画唯一一个外来见证者说,“上帝啊,这是天才。”书中的形容是:

“这幅画具有压人的气势,它既是肉欲的,又充满无限热情。与此同时它有包含某种令人恐惧的成分,叫人看着心惊肉跳。绘制这副巨画的人已经深入到大自然的隐秘中,探索到某种既美丽又可怕的秘密。这个人知道了一般人所不知道的食物,他画出来的是某种原始的、令人震骇的东西,是不属于人世尘寰的。”

可那也是唯一的见证者,因为思特里克兰德吩咐他妻子在他死后立刻毁了这幅画,这是他唯一的心愿,于是伟大方才诞生便又归于虚无。

或许艺术里的天才天才总是超越时代的,作品总不会被同时代人理解。他的画在他去世前一文不值,在他死后却千金难买,一如人间的荒诞喜剧。

话说到这,故事就已经结束了。然而这样的事情可能依旧在世间的某处上演,在大多数人拼命过着平凡一生的时候,还是有人孤注一掷的投身那虚无的美的世界。

就像这部作品主人公的原型,与梵高、塞尚并列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的画家保罗·高更。

保罗·高更生平简介,来自百度百科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亮与六便士》:一首理想主义者的赞(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