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情景剧《高处不胜寒 》

场景三:拜访6张椅子,我站在最中间的位置(感觉我也需要替身,面对妻子,一方面是期待“我希望你能够帮助我”,另一方面是委屈“你不帮我”),旁边是妻子的位置,比我低,我一面指责她,一面讨好她(关心她,同时这也是唯一能够期待的同盟者)。妻子的表现是沉默应对,偶尔点头好,但是大部分时间没有行动(她对待自己一面是懊悔,觉得自己拖延症太厉害,一面是气馁,我没有办法搞定-懊悔+无力感)——————彼此谈谈自己的感受。现场角色变化,让别人来充当这个角色,然后体会一下这个感受,并且表达出来。

场景四:(场景三不变,固定住)引入小孩,孩子距离爸爸更近,抱着爸爸的腿撒娇。将讨好妻子的手收回来拥抱着孩子,并且不断的说着:(对孩子)“爸爸爱你”,(对妻子)“我们能做什么帮助孩子全面成长呢?”——夫妻双方,谈谈自己的感受。

场景五:(场景三四,固定)引入父亲,距离较远。指责+超理智:“你这里不好,你那里不好。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你这样做不行,你这样说话错的。”——父子双方,谈谈自己的感受。

场景六:引入母亲,距离儿子、媳妇较近,介绍到的信息:儿子“妈,你做的菜越来越好吃了”,媳妇“谢谢妈”。——母亲与父亲,谈谈自己的感受。

短暂的剧本,暂时到此结束,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在预设着各种场景,甚至很多的心理感知也被自己预设着。算是抛砖引玉吧,在之前的学习中,专程请教香香老师这些表现是不是专家预设的,得到的明确答复是心理活动和感受其实是现场生成的,那就期待吧。期待具体操作的时候在大家的剧本下,能够更加的感知彼此的感受和体会,甚至通过情景剧让当事人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感受和需求呈现出来。百步,这算是走了20步,接下来靠内心走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心理情景剧《高处不胜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