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辛弃疾的一句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后来我才发现,青山只是青山。


       今天在小红书上刷到一个帖子是“我以为的三金和现实的三金”,起先我并没有看懂什么意思,看完 评论才明白图片在内涵老公家里不地道,虽然这种事情我没有遇到,却也想了很多。

        我们是先领证后买首饰,没有求婚,没有惊喜,没有浪漫,感动, 所有一切喜欢的想要的都没有,一切都是商量着来的,一直到了买首饰环节,都还觉得公公婆婆很不错,把卡给到老公手上让我们自己去挑,当时我的想法是:结婚的钻戒要带很久,纪念意义较强,要买个自己喜欢的,而黄金等饰品如果经费有限,可以先买一些,其余的在每年的纪念日、情人节等重要节日的时候慢慢的进,既浪漫又常情。现实是,当我们欢欢喜喜挑选婚戒看的差不多的时候,婆婆给老公打了一通电话:“黄金多买点,钻戒不用太大”,听到 这些自然是当天不欢而散,且心情十分糟糕,乃至于后面买首饰都是草草了事,当然除了婚戒,其余的几乎都不曾佩戴。

          这件事情盘亘在心中多年,一直想不透,究竟是因为没有买到心中所爱,还是老公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和做法,还是婆婆对我的不尊重让我耿耿于怀?    或许当时都有吧。 

        今年的生日\结婚纪念日想要买一条珍珠项链,看了又看,选了又选,老公却在一旁不停的念叨:不如买一条黄金的,珍珠的不保值,黄金的保值一些……作为一个成年人,道理大家都懂,那种时候哪怕是8岁的儿子都能看我我的喜好,偏偏枕边人却看不透,十周年结婚纪念日又一次不欢而散,记不清多少次这样不欢而散了。

         在今天看到这个帖子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后来的我有能力去买很多喜欢的东西,包括钻戒,我也习惯了自我做主给自己添置东西,却再也找不到年轻时候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欢喜。我想要的只不过是爱人待我的态度,年轻时候的我希望他能读懂那些我没说出口的喜欢,希望他能在乎我的态度与想法,希望有矛盾的时候他能客观、理智、机制的去解决,后来我终于明白他或许永远都做不到理想中的样子,因此我慢慢改变我自己,有一说一,就事论事,事情直白到无需再猜再问,他依然如一个装睡的人,任我如何生气、抱怨、争吵、冷战,都醒不来。

        如果情绪可以被量化,究竟需要多少爱才能抚平心中那么多失望和委屈,又要去哪里去找补那些被消耗掉的爱?

         而我们之间究竟是因为“装睡”才造成这样的局面吗?还是只是我一个人的自我感动与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