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这一点,并身体力行,那么这会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人生起点。
比如股神巴菲特,他父亲一再对他说:“尊重你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而这时候,你就更需要相信你自己的感觉。”
巴菲特说:“这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教诲。”这种教诲深入骨髓,他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尊重自己的感觉,这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
动漫之王宫崎骏说:“我从来不考虑观众。”
德川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说:“过于揣测别人的想法,就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你是一切的根源
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基础,这相当于人生的起跑线,而能否做自我归因与自我觉知又是一个关键。
我们一生中,势必会遇到各种挫败。而挫败中,有人会为了维护自恋,而去做外部归因—是别人或环境让我不成功,有人则倾向于做自我归因—是不是我自己的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导致了失败。
做外部归因的人,会一时爽,但因此失去了升级自我的机会。
做自我归因的人,看似难受,但他的自我会因此“松动”,而有了被“淬炼的可能。
归因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人生:做外部归因的人,他的心理逻辑基本没发生过改变,于是不断有同样的轮回;做自我归因的人,随着内在意识的升维,他的外在人生也在升级。
这样讲,就好像我要讲成功学似的。当然,成功学也很重要,从孩童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一个人要不断地增强自己。但能否做自己,其实还有非常复杂微妙的种种表现。
比如,拖延、迟到、宅、好忘事、效率低下,乃至皮肤病、耳聋眼花等,都可能是因为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
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的生命,就会倾向于将自己适当地封闭起来,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向世界里自己说了算。
又如,一些人的自毁,是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生命几乎都是父母说了算因此他们想毁掉自己的人生,以此证明父母的意志是错的。同时也证明了,他们至少可以通过自毁来证明他们有说了算的地方。
所以,你必须去为自己的生命争取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说了算。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概念深入人心,而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是基础。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幸福感的主要源头是人际关系的深度,但当你在人际关系中不能做自己时,你不会去构建太有深度的关系。你需要从关系中撤离一部分护你做自己的空间。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而不是其他。你必须知道,你有多宝贵。美国现代舞创始人玛莎·格雷厄姆说: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经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无法以其他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它有多好或与他人比起来如何,与你无关。保持管道开放才是你的事。
成为你自己,这是简单的哲学。但将它活出来,殊为不易,特别是当我们的教育一直是听话哲学时。
活出自己是一件很美的事。
一旦你活出了自己,你会发现,你对外界的善恶感知,其实源自内在的善恶;你所看到的外界的黑暗与光明,其实是源自你内在的黑暗与光明。
成为自己是一条长路,约瑟夫·坎贝尔称为“英雄之旅”。完成了这个旅程的人,会彻悟到这一点。比如,王阳明在死之前指着自己的心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相反,那些没有活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有太多能量在潜意识的黑暗中,也因此滋生出大量的恶来。
所有关于生命的哲学,都不是哲理这么简单,它是活生生的现实。你会体验到,当真正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时,你会喜极而泣,你会看到:原来这才是你自己,原来你就是生命。
再分享一首鲁米的诗:
那一天将会到来
带着喜悦,你问候自己
到达你自己的门口,看着你自己的镜子
你们彼此向着对方微笑,说,请坐,请吃吧
你将再一次爱上这个陌生人
他,就是你自己
给他美酒、食物
将你的心再度交还给他给
这个爱了你一生的陌生人
以前,你忽略了这个陌生人,为了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