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别人,互相成就——读《授权》有感

听樊登老师讲《授权》这本书之前,总感觉这书是写给需要掌握领导技能的人,但是听完之后发现书中提到的思想和方法,其实是一种双向标准,在授权别人,要求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提升,所以从以下两方面总结一些有用的方面:

自我要求:

1.做事要追求卓越,而不是减少错误。

2.参与感和荣誉感。组织中任何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能量大小,都应该要找到参与感和荣誉感。人只要被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授予了一定的权利,一般人都是会萌发出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用心去做好属于自己的事情。在工作中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总是显得很被动,就是因为我们参与感太低,这种参与感可以从自己做起,主动去参与一些本部门甚至是其他部门的工作,会极大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荣誉感。

3.用新的行为举止来开启新的思维方式。一直以为行为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但是他俩何尝不是互为因果呢?从行动上先做起来,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认知,远远比提高意识要来的直接一些,可操作性更强一些,就好比读书这件事,每天想着要读书要读书,然而一直实践不了,但是如果就从简单的开始看一页书,听一本书做起,会发现,一切似乎都变得顺理成章,行动跟上了,思维会更加强化。

4.在工作中,对给自己设定“我计划”的要求。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事推人,事情到这了自己去解决,而很少主动去计划一个项目。这恰好是我们缺乏主人翁意识的体现,永远游走在边缘。相反,如果能主动以“我计划”来要求自己,主动去创新新计划新项目,新思路新方法,这本身就是对自我能力的极大提高,而且也是增强主人翁意识的一种方法,不断提高自我效能度,提升自我价值。

5.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自我反思,避免惯性做事。惯性是傲慢的一种体现,总觉得这件事都做多少次了,闭着眼睛都不会出错,但是就是这样最熟悉的时候却也会出现极大的错误和麻烦,所以要不断惊醒自己,通过清单革命,在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之前,把每个步骤每个要点列出来说出来,谨慎行事。

与人共处:

1.遇到别人做事自己有所担忧不确定的时候,不要着急否认质疑,而且以疑问的语气来问对方“你知道我此刻在担心什么吗?”(⊙o⊙)哇!看到这里我很惊叹马凯特的智慧。这个提问首先表现出了对对方极大的信任,其次达到了自己想要解决困惑和担忧的目的。想想平时,我们一直都在想要试图让孩子有自住的权利和自由,但是真正做到了吗?孩子在尝试新事物的时候,我们永远是以领导者的姿态在旁边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为何不能换一下方式呢?比如,明确告诉孩子,你这样我很担心,你确定要这么做吗?如果孩子真的很有把握,并且能说明为什么想这样做,那就放手让他去做。这样加强了孩子和父母之间自下而上的交流,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互动。

2.用证实代替陈述。无论是领导开会还是老师上课,滔滔不绝完了之后都喜欢问“听明白了吗?”这种无效提问只能满足当事人的内心成就感,对听众毫无帮助。听懂的人肯定说明白了,没听懂的人迫于压力也会说明白了。而且即使不明白,也没有机会在繁杂的内容中迅速整合出疑问。所以在以后开会或者讲课中,最好任务切块式处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而且是要通过证实的方法来验证,让听众自己说出会议或课堂内容,方能达到真正的理解。

3.早期谈话。其实这就是对事情有一个方向性的知道作用。① 如果是领导要放权给员工,那么就要通过早期谈话,让员工明白他所期待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否则员工毫无目标的努力将会是一场灾难。② 同样,在我们的教学中,任何一堂课,无论大小,一定要想明白课程目标是什么。同学,如果是做一场教学培训,一定不是重点培训内容的,而且要先讲明白所培训课程的:一、教材特点。二、学生学情,也就是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特点;三、课程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每次课程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重难点,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重难点。四、教学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③ 跟孩子沟通也是一样的,我们要给予孩子极大的尊重的话,就可以适当放权给孩子,但是授权给孩子并非完全放养,而是要有早期谈话,你希望孩子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就可以跟孩子进行早期谈话,明确你的希望和期待。就拿最简单的看电视来说,可以在看电视之前跟孩子早期谈话,表达自己对长时间看电视的担忧,再让孩子自己定一个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授权别人,互相成就——读《授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