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学习的本体知识

                2019年3月22日 黄转华

      在吴忠豪教授的一篇《跳出讲读课文的思维定式——也谈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的文章中提到:所谓语文本体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而在宋运来导师的《阅读教学是什么》的讲座中,宋导师反复提到“吸收”和“表达”两个方面要平衡,那么结合吴忠豪教授和宋运来导师的观点,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简单概括阅读教学——吸收语文本体性知识,练习日常所需的人际交往口语表达。那么我就这个观点,以骆倩彤老师的这节《秦兵马俑》,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关注语文知识:学会辨别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秦兵马俑》选自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体是说明文,此课文所在的单元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的目标是训练学生写导游词。骆老师文本解读到位,关注此课的单元目标和说明文说明方法等语文本体性知识。

      1.导入关注语文知识积累——关注词语积累、拓展。

      导入环节,骆老师先是联系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会见过的阅兵军队,出示军队方阵图片,让学生感受军队的气势,为下面积累词语“规模宏大、神态自若、身材魁梧、昂首挺胸、久经沙场、 所向披靡”做铺垫。那么,学生在有直观的认识的基础上,再学习词语、读词语感受就更加强烈了,更能进行有效吸收,并且能够知道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军队。

        2.借助文本介绍兵马俑的句子,让学生学会辨别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骆老师以问题“兵马俑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句子,然后在引导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学说明方法的知识点。

        3.关注文章的行文结构,教学首尾呼应的写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首尾句子的特点,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教学首尾呼应的知识点。

    (二)关注语文技能:学做导游贴近生活 积累后的语言输出应用

        骆老师这节课的最后环节是“学做导游,活化语言积累”,学生的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结合教师的句式引导,进行自己的口语表达。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介绍景点,并且在吸收了相应的说明方法、写作方法的前提下,能够结合老师给出的句式范例进行输出。

    (三)研讨思考

        宋导师在研讨环节中,针对这节课的一些环节,提醒我们老师要不断创造课堂“转折”,创设的情境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欲望。我们可以将情境更具体一点,有两个方面可以思考改进。

        1.导入部分结合真实的秦兵马俑历史挖掘事件,四个老农名挖井挖出一座文物。我们都没有去过,但是有个作者写得身临其境,我们可以去看看,到底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这样的导入语,一下子就把学生往文章的行文结构和语言特色中引导,落点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上。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聚焦教学目标。

        2.关于教学“首尾呼应”一法,学员周肖云老师给出了一个不错的建议,我想也可以一试。在开头、结尾找出赞美兵马俑的词语,然后读词读出感情色彩,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文章首尾两句含有相似或相同关键词语,且句子表达相同意思,指向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称为“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注语文学习的本体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