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遭人嫌弃,又受人尊重,女入殓师的双面人生

1999年,福建省民政学校殡葬专业首次招生,15岁的吴津娜拿着招生信息,心中陡然升腾出一个全新的向往。那时,她只是单纯地认为,这是一项神圣而又受人尊重的事业。她还以为,一个人只管走自己的路,不用畏惧世俗的眼光。一个女孩子选择殡葬专业,真的会如此简单吗?

一、因为信仰,所以选择

1984年,吴津娜出生于上海。一直以来,她都有个小小梦想,希望成为一名体育健将,在运动场上一展身手。12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让她的人生道路有了转折。

那一年,姨妈遭遇车祸离世。姨妈在吴津娜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父母都是商人,忙工作的时候,就让吴津娜去姨妈家小住。姨妈是一位优雅的女性,气质若兰谈吐得体,家里还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姨妈的家常年沐浴在鲜花的芬芳中,一月的梅花,五月的栀子花,八月的桂花。在那些没有父母陪伴的岁月里,吴津娜都是吸着姨妈家好闻的花香,枕着姨妈温暖的臂弯入梦的。可以说,姨妈在吴津娜心中的地位已经超越了妈妈。

姨妈的突然离世,让吴津娜无法接受。送别那天,爸爸将她紧紧抱在胸前,她则像一头疯狂的小兽,泪流满面一言不发,努力挣脱爸爸的束缚,扭动着小身子,想扑到棺木边送别姨妈最后一程。

妈妈双眼红肿,拽着吴津娜的手哀求道:“孩子,你不能看。姨妈向来爱美,她一定不希望你看到她这幅样子。”

不解、不甘和恐惧顿时笼罩在告别会现场,肃穆的气氛更是让吴津娜不敢多问,直至回到家里,妈妈才解释说,车祸让姨妈面目全非。妈妈担心恐怖的画面吓坏孩子,才没让她看姨妈最后一眼。时隔多年,这事依旧令吴津娜耿耿于怀。

初中毕业前夕,学校张贴出各类招生简章。吴津娜一眼看见福建省民政学校殡葬专业的信息,驻足良久,脑海中闪现出送别姨妈时的景象。

造化弄人,姨妈生前爱美,却以一副极其恐怖的面孔告别亲人。殡葬服务中的修复和化妆环节,能最大程度恢复逝者生前的容貌。倘若当年姨妈得到此项服务,她就不会被父母阻止了。

招生简章上还介绍说,由于世俗的偏见,导致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稀缺。吴津娜心想,只要身体素质好,人人都可以当运动员,而殡葬行业却不是人人都愿意选择的。那时,吴津娜只有15岁。在15岁少女的心目中,走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更能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

吴津娜的选择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妈妈希望她走一条常规道路,上高中考大学,甚至可以送她出国留学,将来继承家里的生意。且不说家境优渥,就算生在贫苦人家,做父母的也不希望孩子从事一门同死人打交道的行当。再说,这事一旦传出去,还可能影响到父母的生意。不管出于哪方面的考虑,妈妈都绝不让吴津娜选择这么个晦气的专业。

然而令吴津娜想不到的是,一向古板的爷爷倒是很支持她,并想法劝慰好了父母。

暑假伊始,爷爷从书柜里拿了一本书,交到吴津娜手里,嘱咐她说:“既然选择这个专业,首先要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这是一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名为《西藏生死书》。没多久,吴津娜就被书中内容所吸引。正如爷爷所讲的那样,死亡并不可怕,每一个生活在世间的人,不管恐惧与否,最终总要走向死亡。既然死亡是人们无法逃避的宿命,那就接受它、直面它。

整个暑假,吴津娜手捧《西藏生死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越来越坚定自己的选择。这是一项充满爱与奉献的事业,帮助他人消除恐惧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能得到净化。

二、内心笃定,宠辱不惊

初秋时节,吴津娜心怀坦然与笃定迈进校门,从零开始学习殡葬知识。她主修整容与防腐,课程内容主要是对逝者身体的防腐处理和面部的美容修复。

为期三年的学习结束后,吴津娜回到家乡的殡仪馆实习。尽管有了爷爷的打气,有了专业知识的傍身,到了真枪实弹上场的时候,吴津娜还是被惊出一身冷汗。

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逝者身体,是一位卧床多年的老奶奶。在擦洗环节,吴津娜被老人背上的褥疮吓坏了。红肿的破溃处,竟然还有白花花的蛆虫在蠕动。恶臭袭来,她一时没忍住,哇哇地呕吐不停。

下班后,吴津娜一头扎进卫生间,用肥皂清洁身体。隐约间,她总感到全身八万四千根毫毛上都布满了可怖又难闻的气息,不管怎样洗也洗不干净。

那天晚上,餐桌上摆满了可口的饭菜,但吴津娜胃口全无。在她眼中,盘子里的肉,像极了逝去老人的身体。

任何事总有开端,闯过第一关之后,吴津娜才算走进殡葬行业的第一扇大门。事已至此,她满以为妈妈对自己的选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适应。然而不久后发生一件事,令她很是尴尬。

那天是农历初一,也是当地人祭祀先祖的日子。吴津娜下班时,家中的香案上已摆好了糖果。妈妈点燃香烛,一转身,把香案上的苹果碰到地上,正好滚在她脚边。吴津娜顺手拾起苹果,放回在香案上。

等吴津娜换好衣服,从房间出来的时候,看见香案上的苹果全部撤掉了,换成了橘子。妈妈低着头,轻声说了句:“你的手不干净,以后别乱动香案上的东西。”

“妈——”吴津娜委屈地喊了一声,喉头却哽住了。原来,妈妈一直没释怀呀。

没多久的一次周末,表姐结婚。吴津娜也想同父母一起参加,被制止了。妈妈说:“你身上不干净,还是不去为好。你去了,表姐会不高兴的。”妈妈的话深深伤害了吴津娜,直到如今,她也没参加过任何一场婚礼。

自从在殡仪馆工作之后,邻居似乎也有意识地躲着吴津娜,见了她就像碰见厉鬼一样,唯恐避之不及。渐渐地,她已学会了独来独往,低着头上下班。每每经过巷口,总会有些熟悉的人在身后指指点点。一次,她甚至听到有人说:“她呀,专门赚死人的钱。”

还有一次,吴津娜上班快迟到了,连忙招了辆出租车。当她告诉司机去殡仪馆时,被无情地赶了下去。司机骂骂咧咧道:“真是晦气,大清早的,出车第一趟生意就上殡仪馆,我个大活人干嘛要去殡仪馆。”

吴津娜狼狈地跳下车,眼睁睁看着车尾喷出一股浓烟,绝尘而去。

妈妈的不理解,邻居的冷嘲热讽,甚至被陌生人厌恶,吴津娜总能坦然面对这一切。之所以能如此强大,除了爷爷的启蒙教育和学校的心理建设课程之外,还与她自身对这份事业的认可有关。

班上很多同学迫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殡葬行业,但吴津娜不是。她不把这份工作当做谋生的职业,而是一份事业。

《易经》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可见古人对“事业”这两个字赋予了崇高的地位。不为名不为利,唯有蛰伏下来,做自己喜欢又能帮助别人的事情,才可称之为“事业”。吴津娜认为,自己选择的道路,正是一份神圣的事业。

三、生死之间,皆需体面

人们对死亡的恐惧,造成了国内殡葬从业人员遭受歧视的现状。吴津娜了解到,在日本,入殓师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为故去的人“纳棺”这一习俗,原本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

2004年,吴津娜远赴日本,以便学习到更为专业的入殓技术。

日本的殡葬行业分类繁杂,还有专门的葬礼文化。吴津娜主修“故人沐浴”,也就是为故去的人净身、修容,让其以最体面的方式跟亲人告别。

在日本“纳棺”仪式上,入殓师的操作全程被逝者亲属观看,需要很强的专业性。为了给予亡魂和家属的尊重,整个沐浴更衣过程,都不能让逝者的隐私部位暴露在外。逝者皮肤很容易破损,也需要专业的操作手法。

在日本深造九年后,吴津娜以入殓专家的身份回国,成为“中国故人沐浴第一人”。

那时,随着日本电影《入殓师》的开播,人们对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接纳,吴津娜的工作也逐渐被人认可。

2015年的一天,吴津娜接到一份工作。逝者是个罹患肺癌的年轻母亲,儿子刚六岁。吴津娜来到逝者家里时,孩子正扑在妈妈怀里哭喊。工作人员请孩子暂时离开,孩子死命摇着头,说妈妈只是睡着了,不让别人触碰他的妈妈。

吴津娜走过去,温柔地对孩子说:“阿姨想帮你把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愿意看到妈妈变得更漂亮吗?”

孩子含着眼泪点点头。

吴津娜又问:“你知道妈妈最喜欢哪件衣服吗?”

孩子站起身,跑到衣柜前取出一条长长的礼服。

吴津娜接过礼服说:“好的,待会儿阿姨帮妈妈穿这件衣服。现在,妈妈要换衣服了,你是男孩子,先回避一会儿好吗?”

由于逝者腹内有积液,整个腹部高高隆起。吴津娜和同事一起,先把腹水抽去,让逝者的体型复原。逝者常年卧床,不知有多久没洗过澡了,皮肤上起了厚厚一层污垢。大家合力为逝者洗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热水澡,给她敷了一种渗透性极强的面膜,换上孩子选的长礼服。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当房门打开的时候,小男孩不再哭泣。他惊喜地趴在母亲胸前,用小手轻轻触碰母亲的面颊,深情地呼喊:“妈妈——妈妈——”

亲友还没到场,逝者的遗体需要在家停放三天。临别时,吴津娜送男孩一瓶保湿喷雾,让他每天三次喷在妈妈的脸上。男孩欣然领命,懂事地对吴津娜说:“阿姨,谢谢你们,这是我妈妈最美的样子。”

工作原本没有意义,但此刻,男孩的道谢让吴津娜感受到了意义。她的工作不仅仅是沐浴修容那么简单,而是亡魂的摆渡人,给予亡人最起码的体面。

电影《入殓师》中有这么一句台词——“死亡是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

生,需要体面;死,也需要体面。体面地生活,体面地告别,体面地进入到全新的、未知的世界中去。

四、结语

入殓师是一个另类群体,他们一边饱受世人的嫌弃,另一边又受到逝者及其家属的尊重。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这门特殊的行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吴津娜,作为年轻女入殓师的代表,在人们看得见的地方,她只是万千女性中的一员,如你也如我;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她却是距离死亡最近的人,隐秘又伟大。在工作之余,她也和其他女子一样,爱笑且爱美;在工作之时,她瞬间变得一丝不苟,肃穆而庄严。

每一个亡魂,都需要善待;每一份职业,都值得尊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既遭人嫌弃,又受人尊重,女入殓师的双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