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一)

概述

  • 优点:易编码实现
  • 缺点:在大数据集上可能较慢
  • 适用数据类型:数值型或标称型数据

关联分析

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寻找物品间的隐含关系被称作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或者关联规则学习(association rule learning)

这些隐含关系可以有两种形式: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

  • 频繁项集(frequent item sets):经常出现在一起的物品的集合。
  • 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s):暗示两种物品之间可能存在很强的关系。

可以用支持度和可信度来衡量定义这种关系。
一个项集的支持度(support)被定义为数据集中包含该项集的记录所占的比例。
可信度或置信度(confidence)是针对一条诸如{尿布} -> {葡萄酒}的关联规则来定义的。这条规则的可信度被定义为支持度({尿布,葡萄酒})/支持度({尿布})

Apriori原理

假设我们只有4种商品在卖,商品0,商品1,商品2,商品3。顾客可能购买的商品组合如下图所示。


可能的商品组合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经常在一起购买的物品集合,使用支持度来度量其出现的频率。例如计算{0,3}的支持度,我们需要遍历所有记录,找到同时包含0和3的记录,就将计数值加1,最后用计数值除以总记录数。

对于我们只有4种商品的集合,需要遍历数据集15次(观察上图一共有15种可能组合),对于包含N种物品的数据集一共有种组合。计算量相当庞大。

我们可以用Apriori原理来减少项集,降低所需计算时间。

Apriori原理是说如果某个项集是频繁的,那么它的所有子集也是频繁的。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一个项集是非频繁的,那么它的所有超集也是非频繁的。


例如我们计算{2,3}的支持度,知道它是非频繁的,那么就不再需要计算{0,2,3}、{1,2,3}和{0,1,2,3}了。

使用Apriori原理可以避免项集数目的指数增长,从而在合理时间内计算出频繁项集。

使用Apriori算法发现频繁集

生成候选项集

# 构建数据集
def createData():
    return [[1, 3, 4], [2, 3, 5], [1, 2, 3, 5], [2, 5]]

# 构建C1候选项集
def createC1(dataSet):
    C1 = []
    for transaction in dataSet:
        for item in transaction:
            if [item] not in C1:
                C1.append([item])
    C1.sort()
    return list(map(frozenset, C1)) 

def scanD(D, Ck, minSupport):
    ssCnt = {}
    # 遍历所有记录,计数各项集出现次数
    for tid in D:
        for can in Ck:
            if can.issubset(tid):
                if can not in ssCnt: 
                    ssCnt[can] = 1
                else: 
                    ssCnt[can] += 1
    numItems = float(len(D))
    retList = []
    supportData = {}
    for key in ssCnt:
        support = ssCnt[key]/numItems   # 计算支持度
        if support >= minSupport:
            retList.append(key)
        supportData[key] = support
    return retList, supportData

函数createC1()构建大小为1的所有候选项集的集合C1。Apriori算法首先构建集合C1,然后扫描数据集来找到满足最小支持度的频繁项集构成集合L1,而L1中的元素相互组合构成C2,C2再进一步过滤得到L2,以此类推。

所以Apriori算法需要函数createC1()来构建第一个候选项集的列表C1。由于列表中的项集后面需要被当作字典的key,所以返回时用map()函数将各项集转化为frozenset类型。

scanD()函数用于从Ck生成Lk,另外还会返回一个包含支持度值的字典以备后用。

下面看下实际运行效果。

data = createData()
C1 = createC1(data)
D = list(map(set, data))
L1, supportData = scanD(D, C1, 0.5)

第一个候选项集C1,数据集D和L1的值如下。


完整的Apriori算法

整个Apriori算法的伪代码如下:

当集合中项的个数大于0时:
    构建一个k个项组成的候选项集的列表
    检查数据以确认每个项集都是频繁的
    保留频繁项集并构建k+1项组成的候选项集的列表

代码如下:

def aprioriGen(Lk, k):
    retList = []
    lenLk = len(Lk)
    for i in range(lenLk):
        for j in range(i+1, lenLk):
            L1 = list(Lk[i])[:k-2]
            L2 = list(Lk[j])[:k-2]
            L1.sort()
            L2.sort()
            # 前k-2项相同时,将两个项集合并
            if L1 == L2:
                retList.append(Lk[i] | Lk[j])
    return retList

def apriori(dataSet, minSupport = 0.5):
    C1 = createC1(dataSet)
    D = list(map(set, dataSet))
    L1, supportData = scanD(D, C1, minSupport)
    L = [L1]
    k = 2
    while (len(L[k-2]) > 0):
        Ck = aprioriGen(L[k-2], k)
        Lk, supK = scanD(D, Ck, minSupport)
        supportData.update(supK)
        L.append(Lk)
        k += 1
    return L, supportData

函数aprioriGen()的输入参数为频繁项集列表Lk与项集元素个数k,输出为Ck。

apriori()为主函数。首先调用createC1()创建第一个候选项集,然后scanD()生成L1,接着循环调用aprioriGen()scanD()生成Ck和Lk,最后当Lk为空时退出。

下面是执行效果。


这是最小支持度为50%的情况,下面试一下75%的支持度。


下面画出的简陋流程图用于加深对Apriori算法找出频繁集的工作流程的理解。


Apriori算法流程简易版

到此,我们就用Apriori算法找出频繁集了。后面就是要从频繁项集中挖掘关联规则。


都看到最后了,要不~点个赞?加波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