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同步勤作舟一一贺同步悦读创刊五周年


结缘同步勤作舟
一一贺同步悦读创刊五周年
曲赣江

                        1

结缘同步悦读始于2019年2月19日《当正月撞上情人节》一文,阅读同步悦读文字却是始于2017年秋。

同步悦读最早吸引我的是每篇文字后面的留言,真诚、有温度,不仅有鼓励,也有剖析和指出不足,不是整齐划一的鼓励再鼓励一味的相互捧杀,这让我稀罕、欣喜。在完成邮箱投稿的“自学成才”后,终于向同步迈出了第一步。

短稿《当正月撞上情人节》随着手机轻点发出后,稍晚些时候,白夜主编告知已排版。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同步究竟是怎样一种氛围,让读写之间能如此真切地交流?这一疑问随着融入同步大家庭,迎刃而解。
2
2019年时,同步已形成稳定的作者队伍,大白话就是不缺稿,尤其是不缺精彩之作。这种情境下,从白夜主编到薛玉玉、吴婷、逐梦诸位编辑,依然能秉持初心,善待所有自然来稿,非常让人钦敬。

小小说《猪饲料》一稿的修改过程,充分反映了这一点。玉玉在编排时发现了许多处“的”“地”错用,“蒙”与“濛”的区别,以及主人公赵启花是“他”还是“她”,进行了多次交流。玉玉是宁夏人,颇有西北之风,事情一多,索性抛开字面输入,径直以语音交流,干脆利落,以至后来编创往复时只呼“薛老弟”。吴婷身居六朝古都南京,则多了江南几分恬淡。两人不仅编排文字认真、尽责,文字笔力也是风彩抵达。自身文字创作的实力,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同样也使编排工作更上层楼,雅俗共赏。逐梦则致力分享同步文字,维护平台建设。

尤为可敬的是同步有孙仁寿老师、胡铭老师、于路老师等一批老师,始终在积极引导如何端正写作态度,如何锤炼作品方面传帮带;积极引导开展有益的作品讨论,肯定长处指出不足。石楠老师、马丽春老师、戴旭东老师、王崇彪老师、吴显为老师、杨立群老师(书忘带)等老师,则通过自己的作品示范和点评,对提升同步整体文创水准,对提升同步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影响和推动。

比如戴旭东老师某次点评说“人们判断一个作家作品的好坏,好象是在用语言华美与否、形式奇特与否、声音复杂与否作标准的。评论应抱着对艺术的虔诚之心,着重剖析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其文字触及到语句深层的内涵,那就是灵与肉的挣扎。这是关注作者的心理活动而弹拨出平静的向前看的曲音,款款深情倾注笔端,引发读者的沉思,延展了韵味悠长的意蕴!”这对如何发掘生活和创作具有鲜明的指导性。

这一切的认真背后,则是一颗颗炽烈的文学之心。于路老师一席话道尽同步之心“文学就像炉里的火,我们从他人那里借得火来,点燃自己,传给他人。用一束光照亮另一束,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
3
在同步的友人很多,曾经在他处一起热衷读文议文的友人王中彩老师、老迟到老师、夏书阔老师等老师,千条路万条径,不期然间都聚于同步。

在这里,我幸运遇到了晶夫(章灶来)老师。中篇习作《小河套》出现在朋友圈后,晶夫老师在某个夜晚倏然打来微信电话,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出,指出小说在描写角度、立体层次感等诸方面的不足,指出不仅要勤于练笔,更要善于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使小说人物有血有肉,具有立体感,才能活起来。殷殷教诲,令我彻悟,下决心修改,才有了《河套金》。基于这种认知,又有了中篇《杨爷轶事》和小小说《吃斋粑》,也使我对小说创作不再盲目,不再一味地写,而是写了初稿后,放一放,沉淀一下再修改。

吴显为老师对小说人物的把握,为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杨立群老师(书忘带)对各种文学形式的实践,则愈发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欠缺与不足;王崇彪老师游记背后的认真与推敲,则让我为自己的信马由缰感到羞惭。

同步是课堂,我是来学习的。一生很短,求知学习的路很长,同步诸师便是我学习的榜样。

2021年5月27日是同步悦读创办五周年的生日,祝福同步!祝福诸位师长!祝福所有真心炽爱文字的人共同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结缘同步勤作舟一一贺同步悦读创刊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