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海战前,俾斯麦有这样的预言,而且还应验了!

“甲午战争”的爆发,其实是源于1894年朝鲜爆发的“东学党起义”。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以后,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大清是不能坐视不理的,于是清政府当时就派了1500余人去平定叛乱。

当时,日本也在朝鲜获得了驻军的权利,所以,日本也悍然出兵。但是日本第一次出兵就派了4000余人。

当叛乱平息后,朝鲜希望中日两国同时撤兵,但是,日本不但不撤兵,反而却把兵力加大到了上万人,并且还扶植傀儡政府,矛头直指中国。

光绪皇帝牢记“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灵位”的祖训,是坚决主战的,慈禧太后也觉得连“扶桑小国”也要欺负大清,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于是,在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在海上对决,其实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事情了。

在1894年9月15日,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的10艘军舰和8艘后勤船只,护送陆军4000多名士兵奔赴朝鲜战场,

早在佐世保港待命的日军舰队,哪里肯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中国舰队起航的时候,日军的舰队也得到了起航的命令。

在中国舰队返航的时候,就和日本的海军在黄海海面相遇了。

由于北洋舰队上的大炮射速慢,而且航速也慢,所以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北洋舰队还吃不了大亏,但是,随着距离的缩小,日军航船射速快、航速快的优势就渐渐的显露出来了。

战斗一直持续了5个小时,在下午的2点左右,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受到了日军的吉野舰和高千惠舰的夹击,在舰身多处受到重创,炮弹全部打光的情况下,管带邓世昌果断的下命令说,“吉野舰”是日军的旗舰,只要击沉了它,日军舰队就会不战自败。

船上的几百士兵遵从了邓世昌的命令,全速向吉野舰撞去,吉野舰的官兵大惊失色,除了全速的躲避,还不时的命令其他的舰船向致远舰齐射。

最后,致远舰中弹沉没,舰上的官兵除了有7人生还外,邓世昌和其他的官兵英勇殉国。

在4个月后,在中国威海卫基地避战的北洋舰队,被日军堵在了家里,经过一场恶战以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战败后,服毒自杀。

1896年,甲午海战结束后,李鸿章率队访问德国,德国的首相俾斯麦只是礼貌性的接见了他们。

其实在甲午海战以前,俾斯麦就曾预言中日之战“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俾斯麦清楚的看到日本谋求的是国家的改变,而中国只是把战舰“买了回去,也就算了”。

是清朝的海军太弱了,也不尽然,而是日本的海军太强大了。外强中干的北洋舰队完全不是日本的对手。

就连当时世界的军事强国“北极熊”—沙皇俄国,也在十年后与日本海军的战斗中惨败而归,俄国的海军司令战死,俄国霸占的库页岛和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尽数归了日本。

难怪有历史学家评价这段历史说:“甲午战争,开战的时机对于清朝明显是迟了,如果提前五年,甚至两年,那是日本完全不是清朝的对手。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中国一步一步落后于世界前列,这就是中国悲惨的近代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甲午海战前,俾斯麦有这样的预言,而且还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