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感

身为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一出门就搞得鸡飞狗跳,三天两头被邻居告状;每次开家长会都被老师点名批评,在家写作业、起床收拾磨磨蹭蹭,会不会要想,当初就是生个蛋也比生出这么个混世小魔王要好得多?

身为四五十个小孩的老师,每天上课已经筋疲力尽,如果班上有个小孩,每科成绩都是个位数,连作业都是错的。成绩这么差,上课还老走神,从不听老师的指导……这样的学生,你会不会气爆了?

而作为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柔嫩的双肩背起沉重的书包。春风夏花秋意冬雪虫子唱歌鱼儿游泳……所有的美景有意思的事情都被拒绝在窗外。触摸不到它们,隔着距离观察它们,还会遭受大人的责骂。而,明明已经很努力去学习,很努力去认字,写出来的却得到全是红色的叉叉,还有老师的谩骂,同学的耻笑。这也就算了,甚至回家之后,得到的也大多都是父母的责骂。你看到的文字在跳舞,你说出来,大人当作没听见。是不是很委屈,是不是很孤独?

小主人公伊夏就是这样的小孩。

影片一开头,就是无数个语文数学文字在画面飘,许许多多的老师在念测验成绩。每当念到伊夏的时候,老师不是意味深长停顿一下,就是语气不由严厉。

刚开始,我也以为这只是传统意义上被称为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上课不专心听讲,一直看着窗外的小池塘,看鱼儿自由游泳;黑板上的文字,演绎出各种舞蹈;卷子上的题目,在他脑海中变成各种星际漫游的剧场。不管什么科目,他的成绩都是几分。被老师骂为不要脸的小孩,被罚跪,被罚站等等都是家常便饭。他有着极强的绘画技巧,色彩搭配能力和想象力,也有非常厉害的手工创作能力,可这些都被老师和同学忽略了。

他在班上没有要好的朋友。成绩那么差,所有的人都嘲笑他,都看不起他。大院里只有两条狗和他亲近。他的邻居孩子们一起玩球,他独自在帮狗狗抓跳蚤。当邻居小孩误把球砸到他的前面,他受命帮忙丢回去的时候,丢到墙外,结果被这群伙伴的头儿给揍了一顿,而其他孩子一起在起哄,为邻居小孩加油。他的额头,嘴角都受了伤,一个人默默爬到楼顶。好不容易平息心中的愤怒和委屈,下楼回家结果发现和他打架的那个小孩儿带着妈妈过来告状,那孩子还把衣服撕了,说是伊夏撕的。伊夏的爸爸火冒三丈,抬手就要揍他。

某次上课被惩罚之后,他自己出了校门,翘课在街上走了一圈。他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棉花糖,彩冰,钩机,粉刷匠……

这么真实的生活,却是他触摸不到的。他只能考虑,翘掉这天课之后,怎么和老师交代,怎么跟父母交代。

他最后只能求助于他学习优秀性格温顺的哥哥,帮他冒充妈妈的字迹写了一张因生病而请假的假条。

可是后来,还是被父亲发现了。

种种劣迹,导致原来的学校要他退学。父亲要他转学到寄宿学校。

他以为自己是被抛弃。连梦中都是与妈妈分开的镜头,挣扎着醒来,可是噩梦才发生。他被送到一所以严厉著称的寄宿学校里,父母只能每周过来看他一次。

有更严厉的老师,军事化般的管理制度。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才是真的、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不是真的……”这是他解释某章诗歌的语言。

当时我真要拍案叫绝。然而他遇到的是一个传统的教师工作者,而不是老师。他又被训斥了一顿。

他日益孤单,日益孤僻,后来不和任何人说话。

至此他唯一的幸运是遇到他的同桌,罗杰。罗杰从他对诗歌的意思回答被老师训斥之后,他悄悄对他说,你的解释才是最妙的。

如果剧情一直这么发展下去,伊夏的一生也就这么毁了。

幸好

第一次看这个影片,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很神奇的,从中居然可以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不是一样的毛病,却是同样的孤独。

最近遇到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差不多同年龄的小伙伴,大家一起聊到读书时代。被老师惩罚,罚站罚跪挨打语言暴力什么的都是小意思,班上因成绩而划分出来的小圈子,差生永远被嘲笑被排挤,由于分数被家长责骂……

我以为是中国的“缺德”教育导致这样的效果,一看电影,哎呀不得了,居然是惊人的一致。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在他还没有彻底沉沦,尼克老师出现了。

说实话,尼克老师的出场方式震撼了我。笛子吹奏,即兴歌舞剧,全班都动了起来。他的美术课不需要任何临摹,只需要画出自己脑海里和心中的任何东西。他给这群孩子带来了快乐和自由。

关于尼克老师,影片里的镜头太多了。如不顾路途遥远去家访,发现伊夏的问题所在,在大巴车上抱小宝宝,邀请童工分享饼干和饮料,特别是在特殊学校受欢迎和为特殊孩子感动,这些都显示尼克老师爱孩子,这也许也是尼克老师的人生使命。二是尼克老师有超强的感受力,如感觉到伊夏内心恐惧和无奈(可能尼克老师曾经类似的经历也帮助其理解尼克),这也是尼克老师在遇见跪在教师门口伊夏,能理解其尴尬,尊重伊夏的基础。三是尼克老师有超强的表现力。两次跟伊夏父亲的交谈,一次是让其读玩具包装盒上的文字,从而使其理解伊夏的背景;二次是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关心?让其明白自身的错误所在。表现力对于老师来说特别重要。简单来说,尼克有心,有能力,感受力可以理解别人,尊重别人,表现力可以传播内心,影响别人。

也是经由尼克老师,普通人如我,才恍然伊夏的问题所在。他所有的调皮捣蛋只是表现形式,造成他这种根源是什么?影片通过尼克老师的家访,让问题逐渐清晰。

作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同龄人都能顺利读书认字,而患有“识字困难”和“阅读障碍”的伊夏,他听不懂老师每天上课的语言,他不认识写在黑板和本子上的文字,对于他来说,每次作业和测验都是很大的一个灾难。他只能通过“不想”、“无所谓”来掩饰他的无能。

影片中很多小细节都突出了伊夏的这个问题根源所在,只是被我们忽略了。

忽然想起去年做志愿者,陪自闭症儿童走环山路。第一次去,之前也没了解过这个群体。七八岁的孩子,在父母帮助下努力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花了几分钟让两个小孩牵着我的手一起走,一边聊天。到终点,c的妈妈跟人在说话,小c踹了妈妈一脚,引起大家的惊呼关注。我站在c旁边还没反应过来,小腿也挨上一脚。然后稀里哗啦一群人都在说他阻止他。小c的口头禅就变成,不能踢阿姨。一边说一边踹过来。话说踹得还真疼,我躲了几次。没研究过,不知道这种情况如何处理,但是大人的大惊小怪只会让孩子行为愈演愈烈吧?回程,小c一直拉着我的手,都不跟着他妈妈了。话说刚开始他不喜欢走路,都是妈妈在后面推他才挪几步,后来居然追着我在路上跑了好几圈(不知道是不是要踹我)。再后来,我跑前面拍照去了,中间隔着一群人。他从后面冲上来,穿过中间挡着的那群人,向我跑来。其实我很害怕他继续要踹我的,但是我没躲,站得稳稳地在等他。他冲到我面前时,我弯下腰,和他说,跟阿姨拥抱一个好不好。他没拒绝,抱了过来。鼓励他跟妈妈、跟其他人拥抱。但是对很多人,他的手都垂在身侧,任别人搂抱,然后挣扎。

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他们对成人们的心态与情绪的感应能力极为敏感。谁爱他们,谁只是表面的礼貌,他们能感应得非常清楚。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到底是什么。

对于老师来说,学生是什么。

在我们成人世界里,孩子相当于麻烦。只要他乖乖的,最好是能让自己自豪,让邻里夸同事赞。达不到这个地步,至少也不能被人家告状啊。

现在不少家长也以这样的方式养育孩子,当父母没有跟上孩子的脚步,产生了误解,只会用父母的权威指责和命令孩子,非常吝于给点慈悲,分点柔情给自己的小孩。

加里宁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直到这时,才明白此话并非假的。

作为幼儿新教育的学习者和实践者,非常抱歉一直以来的盲目和短视。老师需要做什么?不过是维护一个让孩子天性得以自由发展的环境而已。

作为将来也会有孩子的父母,需要做什么?了解孩子,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地球上的星星》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