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短情长:归隐于繁华之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先生被后人称为山水田园诗人,写了很多令人拍手叫好的诗句写了很多生趣的田园生活,。

他写自己的耕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估计陶先生日常都喝酒吟诗去了,农作方面并不擅长,否则绝对干不出草盛豆苗稀的杰作来)

他写自己家里的生活: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先生隐居世外,时常抱有避世之心,《桃花源记》里他构建了一个世外桃源,最后连他自己也写道'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此事最后落得的结局就是无人问津。

于是——

他种自己的地,吃自己的菜,喝自己的酒,写自己的诗。虽然贫穷,却也安于此道过得逍遥。

陶君酷爱喝酒,留下了大量写酒诗,其中《饮酒》系列就有二十首,是有记载最早大师写饮酒这类主题的诗人(后来的诗仙李白大人,在饮酒诗上的辈分上是绝对的小辈)。我有时候都怀疑,陶先生种地或者写那些想象力丰富的文章时都是醉醺醺的。要不然,绝不会有草盛豆苗稀这类事出现,也想不出桃花源记中的景象。

后世的人都赞叹其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但是,我想说是如果没有经历官场黑暗,没有经历炎凉世态,陶先生是不可能萌生退役想法的。

这就好像没有出身社会的大学生,可能大多数人知道社会的难处人心的难测,但是没经历,终究是不能深切体会的。你知道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但是没经历前,你永远不能知道有多不容易。

李白先生酒醉后曾让力士脱靴,贵妃磨墨,酒醒后得知自己被罢官,也毫不在意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为什么经历越多的人,心态也平和,处事更圆滑,心态更老道,凡事也更看得开。

因为经历过。

经历让自身变得有底蕴

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台词说:你连这世界你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现在生活中很多恋人向往岁月静好,对此我也想用上面那句台词类似的话来说明:你都没有经历岁月,何谈静好。

陶先生在归隐田园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这些职业放在现在相当于教育局长、司令参谋、县长级别,并不低),而且不要野史中提及他的剑术也相当了得(没几把刷子,要在军中混一个级别低的饭吃也没那么容易)。语文书上仅仅浅显的讲他归隐田园的原因是厌恶官场黑暗,可是先生在官场混的时间可并不短,差不多二十年。二十岁时他开始为官之路,第一次做到教育局长大概是二十九岁(诸位对比下我们的官们,有没有觉得,我们才是渣渣),他正式退役时至少四十岁+。

在官场游荡的这二十岁,陶渊明从青年过度到中年,经历世事变化,官场黑暗,政治斗争。真正意义上的于繁华处淡出,退隐江湖。

有人说陶之所以退隐是混不下去了,其实处于的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日期,是历史上一个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战乱不断。在那个时代,能保住命就算不错了。至于其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今天都不知道能否过得后半夜,何必惦念明天的太阳)

一叶繁华一页笺,一笔前缘一缕烟。(墨名棋妙歌曲《大唐红颜赋》)

不管怎样,先生在隐士名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一天,当你也想相忘于江湖,归隐于田园时,不妨问问自己:是否像先生一样经历繁华,淡淡隐于山水间。

如果没有,请你先开启属于自己人生的繁华再说。

附全诗及译文: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短情长:归隐于繁华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