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活动体验说说那点安全感的事

简单总结一下,安全感作为感受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很快学会游泳并不意味着自己不怕水,不过适应水环境更快一些,就要理解学游泳时不安全感是正常的。而安全感满足是个过程,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差异很大,要接受自己有不安全感这个现实,慢慢通过训练提高安全感。


了解一点心理学的朋友,一定不陌生“安全感”这个术语。人人都是业务社会心理学家,遇事一定会找个原因宽慰自己,让自己感觉到满满的“安全感”,而遇到困惑不解用安全感缺失给个解释也就成为习惯。

上午去打乒乓球,水平也就限于入门会玩一点而已,如同游泳健身也只会蛙泳锻炼。不过想起安全感这个话题,这类活动倒是颇有启发性。

比如要像模像样学会入门打乒乓球,我觉得首先得学会捡球,因为想学会打球要保证三点,把球发过去,触碰到来球,球落地能快速捡起来。这其中捡球是关键,一般来说初学打球接住球时候不多,就得先不停的捡球,不过会捡球很重要,那就是主动拍打落地的球,让其弹起顺势握住。

学会了捡球,也就学会了打球,看似戏谑说法,却有着心理学含义,因为能让球主动停住,说明初步有了球感,不怕球四处乱跑,心里有了安全感。

与此类似学游泳,最重要的不是会换气,有节奏,而是先会憋气潜泳,更准确说会使用泳道线。初学游泳进入水里,害怕是一定的,甚至会游泳了,在深水区来回游泳健身,也会出现游泳眼镜进水、腿部抽筋等其他意外事情,这时候就要有安全措施,使用泳道线就是最可靠的。

事实上,初学漂浮游泳就可以利用泳道线,先是双手抓住练习,熟悉潜水后试着双手挽住泳道线松开,把泳道线放在手环中,而不是脱离开双手,这一点点不同就有了足够安全感,也就可以快速学会漂浮。(作为认知行为疗法,这一点点操作上的不同,正是咨询有效的关键。)

以上活动其实反馈出最要紧的是安全意识,也就是解决不安全感问题。就如同学开车,首先要学会刹车,学会刹车也就学会了开车,因为解决了安全感缺失问题。

想起跟孩子学习轮滑时候经历,曾经看过教学视频,要求之一就是先学会摔倒,而且主动向前面、后面和侧面各个方向去摔,一旦敢于摔到了也就不怕摔倒了,其实也是利用安全感获得满足的心理。

这些事例说明的是,安全感缺失和满足是我们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因为生活随时会遇到这个感受,而感受无法被隐瞒,也不能强制被消除。

由此可以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了低级需求才能追求高一级需求,而安全感需求是仅仅高于生理需求的低级需求。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会呈现出自责、自卑、焦虑、抑郁等等情绪症状,就如同想快点学会游泳的人,越是急躁越是无法学会,因为解决安全感才是首要。

这个安全感满足其实就是底线思维,主动考虑到最差情形,最不安全可能,接受不安全才会有安全感。看似悖论却是心理感受的必然,比如会刹车会开车。

当能够接受自己不安全感,尝试处理安全感,还要接受安全感培养是个缓慢的过程,就好比常说的万事开头难。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个体出生都是带着出生焦虑的,这种生来就有的焦虑感就是不安全感来源,如果主要抚养者养育出现很大缺失,自然会导致婴儿不安全感加重。

简单总结一下,安全感作为感受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很快学会游泳并不意味着自己不怕水,不过适应水环境更快一些,就要理解学游泳时不安全感是正常的。而安全感满足是个过程,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差异很大,要接受自己有不安全感这个现实,慢慢通过训练提高安全感。

(有心理咨询服务需要,欢迎留言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日常活动体验说说那点安全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