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从一篇学生日记谈起

这个话题似乎有些大,但我依然以此为题,原因有二:第一,这是我在“师者共创”教师交流群“投放”的第一个共创话题,为了不让老师们思维受限得有意提出一个“大问题”;第二,这是一个“师生共写随笔”活动中无意间发现的一个重磅话题,这则材料带给我们的思考很多比如学生角度、家庭教育等,而我自己本身也想引导大家探讨大话题“孩子教育”。


看罢这则学生留给我的随笔,难免屏幕前的你也有众多思考吧?我看,主要核心问题也是教育,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比如家长面对孩子这样怎么教育?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作为老师知道孩子的这些痛点该怎样引导……

“问题”抛出,一时间引来众多师者畅所欲言的高见,我实属感动,这就是我顶着众多压力、经过多次思索后建这个群的目的。

首先,说说“师者共创”的目的

近两年来,随着我的“服务”面的扩大,凭我一个人的能力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大家需要我又不得不“出手”。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面,其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但是,往往我们的老师急以求成,到申报的时候才邀请你指导,弄得精疲力尽、上下两难。甚至于有的老师根本不熟悉,即便是微友也是常年潜水需要你才冒泡那种。

不是我的公益心有所膨胀,还真的力不从心,如果仅仅是一些讲座交流完全可以,但是科研是需要长期准备、长期跟踪的。

为了能够有更好的促进,也为了能够彼此之间有些深度的交往和探讨,为自我变革奠定基础,我才决定建这个群。

说白了就是为了两个目的:

一是深度卷入,共创教育;

二是需要开展科研的要常年在此,提前准备,相互交流。(往后不在此群的教师需要做课题申报指导不作优秀考虑)

还望各位师者多多支持!!

其次,对各位积极思考教育问题的师者致敬

我确实感动,一是我在邀请的时候大家几乎没有拒绝我,甚至有的老师是自己加进来的对我的信任是最大的鼓励,我会坚持,我会努力;二是大家的积极献言,发自内心的感动,且不说内容的好与否,作为教师思考教育问题已经是最好的起步,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多,也需要我们真真诚诚去梳理、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共创。

我知道或许我们走不远,我知道我们可能慢慢就变“死群”,我知道或许表面上看我们没有改变教育的什么问题。

但是我坚信:我们的坚持,从一周思考一个问题、写100字、记录一个故事等开始,我们一定能遇到不一样的自我。纵使我没有能量影响大家。

再次,谈一谈我的疑惑

这份对话是我在常规的“师生共写随笔”活动中“挖掘”出来的,我认为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我当时产生了众多疑惑,众多我们教育人思考的问题,一个归结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根本问题。

1.孩子为什么那么大了还总是心不在焉、马虎了事,惹得父母常常不顺眼?

2.孩子该怎么和大人对话,向大人承认错误和保证?

3.当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家长怎么引导孩子、说服孩子?

4.为什么会有家庭暴力?

5.孩子和家长都很正常,想必他们也知道不应该这样,那么为什么结局是这样,谁能帮助他们。

6.作为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怎样引导孩子?又怎样对话家长?

……

教育的价值炒在于我们能沉下心,走近孩子,懂得孩子,成为孩子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即便任重而道远,我们也要选择开拔。因为等永远都是问题,干才是答案。

最后,我节选一位教师的优秀思考

针对这个大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老领导是这样写的。

我是个失败的家长

看了普利辉老师发的学生案例:“你们为什么永远只能看到我的缺点,看不到我的优点……。你们拿我跟别人家孩子比的时候,拿的是我的缺点去跟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我哪有什么机会赢啊”……

这个案例勾起了我一段满是自责的回忆。2020年7月,我儿子填报高中志愿的时候说:“我再也不和xx在一个学校一个班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高中,我们都在一个班,你们都拿我和他比,我都比不过他,被他压得喘不过气来,高中我一定不和他在一所学校了。”当他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无比的释怀,而我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好像是做错了什么。

后来,有一天放学,儿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一个天大的喜讯(在他看来,可能我用“天大”儿子都嫌小了):“爸爸,爸爸,爸爸”,三声呼唤,只为了确认我的注意力已经在他身上了。重要内容在后面——“爸爸,我的数学考了113分,113分。”此处的“爸爸”二字可以忽略不记,而“113分”足够响亮。

那时候,我读不懂孩子的心声,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声:“儿子,你太棒了,总分120分的数学你考了113分,爸为你感到骄傲”。我不合时宜地问了一句:“xx考了多少分?”,儿子不太乐意地回答:“115分”,“儿子再加把劲,你只差两分就超过他了”。

了了几句,现在回想起来,我犯了了一个长达12年的错误:我希望儿子沿着我规划的道路行走,也不问他愿不愿意,适不适合,我只在乎孩子飞得高不高,不在乎他飞得累不累,我是个失败的家长,想想对不起孩子啊。

一位我一直带着的优秀女老师在百忙中只能用手写板这样说到。

我之所以呈现这一切,可以说近几年来我为我们眼前的教育态势有些杞人忧天,在这慢的艺术里我们确实更多地缺乏教育的思考者和实干者,又或许我们都深深地陷入了形式主义泥潭里。

我能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往往这样怀疑自己的价值!

世界之美不在于一个人干了一件多大的事,而是一群人干了很多小事。你认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教育孩子——从一篇学生日记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