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遇姐
最近,电影《拆弹专家2》正在热映,剧中刘德华饰演拆弹专家潘乘风,这个人物形象亦正亦邪,也引起热议。
潘乘风在执行拆弹任务时被炸断左小腿,他用尽全力康复和锻炼身体,体能水平已经超过警队的要求,但警队拒绝让他重操旧业,因为他是“残障人士”。
5年后,前拆弹专家潘乘风涉嫌参与两次爆炸案,更被怀疑参加恐怖组织复生会。在此期间,他数次失忆。
之前的好友董卓文说他是恐怖分子,前女友庞玲则说他是恐怖组织复生会的卧底。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随着剧情的展开,潘乘风的实际身份也暴露无疑,他已经从拆弹专家沦为恐怖组织复生会的核心成员,最后在协助警方处理核爆的过程中完成了赎罪,也被自己策划的核爆所毁灭。
没错,他就是一个彻底的坏人,一个恐怖分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是一个反社会性个体。
一、什么是反社会性个体
在心理学界,反社会性个体诊断标准是:具有战胜他人或者有意操纵他人的固有观念。
一般人能从音乐、美食、恋爱、工作中获得情感的满足,但反社会性个体需要更加激烈而震撼的体验,才能感受自身的存在。
比如,复生会的口号就是: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要看到这世界被毁灭,甚至自己也在爆炸中灭亡,觉得这样才够酷、够引人注目。
比如,潘乘风认为1993年的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很失败,这次爆炸计划本来是要将北塔损毁,并倒向南塔,从而摧毁两栋大厦,但因为炸弹威力太小,不足以摧毁大厦中心柱。
潘乘风认为自己可以策划一个更加精密复杂的爆炸计划,除了炸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还要用核弹炸毁整个香港国际机场,这样才够惊险刺激。
二、反社会性个体是怎么自欺欺人的?
在他们心目中,自己到处制造恐怖爆炸的行为,是“替天行道、扫除黑恶,净化世界”,是无比高尚的。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他们是怎么走到自欺欺人这一步,并用“高尚”来粉饰自己的恐怖行为的?
反社会性个体使用的主要心理防御机制是全能控制。他们还会使用投射性认同、付诸行动、解离等防御方式。
全能控制的意思,就是世界必须按照他的来,如果不符合他的意愿,就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他会无比愤怒,要毁了这个可恶的世界,才能平息内心的狂怒。
要实现全能控制,心理过程必须经过几个步骤的发展。
第一步就是投射性认同。
反社会性个体把自己不能承受的痛苦投射给外界,认为是外界伤害了自己。并且,外界发生的事情,都会被他拿过来,用来证明这个世界有病。
比如,恐怖分子马世军认为,祖辈赚来的钱都是肮脏的,应该被清算。这个世界也是肮脏的,所以他要用爆炸的方式清理这个世界。
又比如,潘乘风的腿被炸断以后,不能继续做拆弹专家,他对上司发火,认为上司针对他,对朋友董卓文发火,认为董不愿意帮他,对女友庞玲发火,认为庞玲无法理解他。
战友和女友都提醒他太偏激了,他认为自己没错,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没有人理解他的痛苦。这个世界没有满足他做拆弹专家的愿望,所以这个世界对他恶意满满,他要报复这个世界,用炸弹摧毁一切。
第二步是付诸行动。
反社会性个体通常具有原始嫉妒的特点,得不到的东西,就要毁灭。在生活中追逐目标失败后,转为对目标的诋毁,是所有反社会性个体的共同特征。
比如,潘乘风是在嘉奖仪式上变得疯魔的,他的战友董卓文因为立功获得了提拔,而他却因为负伤不能再上战场,他无比嫉妒。
拼尽全力都无法实现拆弹专家的目标,他便在5年后走向拆弹专家的对立面:爆炸制造者。
他似乎是在用这种方式攻击过去的自己,也在嘲弄昔日的战友。他制造的那些爆炸案,就像是对拆弹专家的蔑视和讽刺:你们有什么了不起?你们能拆得了我布下的炸弹吗?
第三步是失忆,或者情绪解离。
反社会性人格的个体,会在某些时刻,尤其是实施侵犯行为时,出现情绪解离或短暂失忆。
精神分析家南希·威廉姆斯认为,失忆或者情绪解离,究竟是否真正属于解离体验,还是有意逃避责任,目前为止很难得出确切的答案。
也就是说,恐怖分子为了逃避责任,有可能声称自己失忆了。
比如,潘乘风在剧中就多次出现失忆。在他被警察送到医院救治醒来后,警察要他坦白交待,他说不记得了。
庞玲带他去一个地下室,告诉他以前就住在那里,那里有他和庞玲的照片,他的义肢,他信以为真。后来他在复生会看到警察包围了他住的地方,又认为庞玲骗了他。他失忆的感觉看起来真假难辨。
三、反社会性个体是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的?
研究发现,反社会性个体的家庭中,通常有个软弱、抑郁的母亲,以及暴躁、残酷的父亲,或者家庭成员有酗酒以及其他成瘾行为。
妈妈软弱,爸爸暴躁,这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愤怒。因此,反社会性个体经常体验到动荡,感觉风雨飘摇、胆战心惊,无所依靠,无法产生心理上的依恋,也很少认同父母。
比如,马世军虽然成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但他并不认同自己的家庭,反而认为家庭财富很肮脏,沾染了别人的血汗。
反社会性个体通常无法面对内心的脆弱。他们将情绪视为软弱无力,因此会极力防御,避免自己流露情绪。
或许是因为,童年时无人鼓励他们表达情绪,甚至完全忽视了他们的情绪。或者当他们表现出脆弱时,还会遭到嘲笑和责罚。
他们既不能接纳自己的脆弱,也没有任何同理心,无法同情别人的痛苦,缺乏基本的良知。
所以,反社会性个体通常会通过攻击行为和施虐行为,来维持自我感受、减少痛苦、恢复自信,并且从不觉得自己伤害了别人。
比如,当董卓文准备拆弹时,复生会的狙击手瞄准他的同事,肆意射击,为了完成拆弹任务,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同事中弹,无法救他。
正常人看到这一幕,内心都会备受折磨。但这个恐怖分子认为自己很酷,完全体验不到别人的痛苦。他最后被打死,也认为自己死得轰轰烈烈。他既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把别人的生命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