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道理,没人教过我啊,可上了大三,我就不自然的明白了。
有的选择,我明明说要坚持下去的啊,可上了大三,我就不自然的放弃了。
后来发现,生活要教给你什么道理的时候,往往都是悄无声息的。
前两天和几位高中的老同学小聚,几个分散在不同城市,读着不同专业的女孩们竟然对大三的感受神一般的契合到了一起。我们好像都不知不觉的被生活安上了“佛系”的按钮,没有什么大的挫折,更没有什么大的磨难,这颗年轻的心就已经不再那么扑腾扑腾了,反而乖溜溜的承认生活的现实。
工作在和梦想妥协
“毕业之后就留在读大学的城市吧”正好离家不是太远。
三年前,我们在高中校园里唯独的两个文科奥赛班之一,谈论着自己伟大的梦想,把未来的规划都大张旗鼓的挂在了北上广,毫无质疑的坚信自己会在陌生的世界里拼搏一把。
三年的时光过去了,我们在高考决定的那个城市里开始了逐梦的第一步,惊喜又很惊讶的是:不知不觉我们不再把未来规划的很远。
“我要先就业了,这个专业工作经历更重要”
“曾今的某位同学在准备着跨专业的考研”
“某某已经在实习了”
我们可能在大二的时候就嚷嚷着先想去考研,但到了大三,我们突然就学会了衡量,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先去做哪一件事情。象牙塔里的时光从4.3.2.1的倒计时变成了仅剩1年,我们清楚的知道当这个1数尽的时候,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那个时候,我们能做什么?能去哪里?
这样想来,如果一件事情要有所准备的话,大三真的是太多人的分水岭。是时间教会了我们去选择,去规划,也是为数不多的倒计时逼着我们做出了必要的选择。专业的学习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去寻找对于自己的“适合”,而大三的这个年龄又恰好让我们学会考虑“外界因素”学会为更多的可能而准备一个plan B.
爱情变得爱而不得
“爸妈已经开始暗示,让我去谈谈恋爱,找个对象了”一个同学话音刚落,其余的人就纷纷应和上了。
这可是高一高二得不到的殊荣啊,记得大一大二时候,谈个男朋友还不敢正正当当的给家里说,到了大三,反而不自觉的就被问起来“有没有恋爱”?看上去,我们是该庆幸,没人再去反对恋爱这件事了,但与此同时,恋爱本身也变得爱而不得了。
“没有遇到合适的啊”这是我们回复家长最常见的答案。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没有遇到过,只是遇到之后又发现也不合适。
“因为异地恋,我们也就分开了”朋友很淡然的回答道,其实他们是一对被大家很看好的情侣,大一大二异地恋也能坚持下去,可偏偏到了大三,异地恋也有理由坚持不下去了。
“我们不合适,就分开了”这是朋友中最坦然的回答了。大一大二都能合适,可为什么到了大三,就不合适了呢?
有趣的是,朋友中有一位恰好经历复读,比大家都小一岁呢。大二的“学妹”对大三学姐的无奈深表不解,一脸无奈的说:”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分手,反正现在没分“。
“别急,你只是还没到分手的时候,该来的都会来”我开着玩笑对现在还是大二的老同学调侃道。
其实,我很惊讶,大家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感同身受,而大家的选择也会是如此的相似。我们感慨:爱情并不只是称赞为美好的一件事情,而两个人的恋爱也不仅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甚至我们还能清楚的明白什么样的人与自己是不合适的。
“我妈妈一开始就不同意我们恋爱,所以后来......”
“那个人估计是嫌我家不够有钱”
恋爱的时候,我们也为之疯狂过,也为之不顾一切过,但是,当恋爱经历了足够的时间之后,我们不得不去接受亲人的考验,是不是“门当户对”?是不是“性情相投”就算我们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拔,但是总会有人来敲醒你,告诉你这一切到底合适吗?渐渐的,你会在心底深处去衡量:这个人会是爸爸妈妈喜欢的吗?
我敢笃定:没有人教给我们这一切,更没有人来提醒我们这一切,但我们还是学会了这一切。
如果说,毕业季是多数在校情侣的分手季的话,那么大三就是异地恋的分手季了。其实并非大三就是个梗,只是当面对生活的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做不好“承担”与“割舍”的准备。突如其来的“选择”与“被选择”让我们在早已维持好的“亲密关系”中显得措手不及,如何照顾到对方的“未来”,又如何照顾到自己的“坚持”,这恐怕不是只在象牙塔里读书的我们就能够处理好的,相伴而来的是争吵、是不解甚至是关系破裂。陈果在复旦的一堂课上讲到:[比起遇到对人,培养爱的能力更重要]。而我们大多数人的爱情都只是从“激情”中渐渐培养而成的恋情,甚至不足以称为爱情。我们没有在意过这种维持爱的能力,所以,在面对十字路口时,“不合适”成了最好的借口,也是对对方最好的回答。
父母成为所有决定的考虑因素
“我家里就一个我一个女儿,我肯定不能离家太远”
“我爸妈身体不好,离得太远以后怎么办”
曾今的我们可是蹦蹦跳跳要去远处的“有为青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事了?
答案是不知道,但是我们的抉择中已经开始显露出我们为父母的担忧,开始明白在他们日渐老去的日子里,我们有义务去陪伴。
“每次放假回家,无论多忙爸爸都一定会赶到车站来接我,而同样的,当我离开家去上学的时候,他也一定会送我到车站。但是,对我而言,有一个潜规则:回家见面的时候,要冲上去给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因为我害怕在离开的那天拥抱。而送我走的时候,我往往都装的很坚强,拼了命的给他讲笑话,怕他沉默不说话,我知道,他才是那个真正痛并快乐着的人。
上个月,他来机场接我的那天,敦煌的天非常的晴朗,我刚刚出了候机厅,在停车场站稳脚,一转身就看到迎面而来的父亲,阳光径直的照射在车窗上,他在车里朝我挥着手,一脸可爱的样子,本来心里很暖,但在他下车给了我一个拥抱的时候,我才发现,他的鬓角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白发,那一瞬间,我刻意的把他抱得更紧一些。或许,他真的已经是那个调皮可爱的小老头了。
他一直很希望我回到小城,常常会开着玩笑和我说他对我的规划,但他从来不认真的说,因为他知道,我很听他的话。他也怕因为他的坚持,我会放弃我想要的东西。每一次他开玩笑的时候,我就很努力的说:好嘞,爸,以后我回来考个公务员,您就倍感骄傲了。我们都笑的很开心,但我们都明白这是玩笑,他很舍不得我走得那么远,但他更不愿意决定我。所以,我要去广州的时候,爸爸一直吞吞吐吐,没有很支持,但最后,他还是坚持把我送到广州。
我一直都明白,他想让我生活的轻松一点,快乐一点,但他又是那么的不愿意去影响我。他从不强迫我,但渐渐的,我开始想要离他近一点。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的的确确,我想做一点为他好的事,好让他不再总是为我而在情感上踟躇。”
我们那么反对灌输到思想里的:孝道文化。但我们又那么乖溜溜的把孝尽的如此的悄无声息。
听说过大四是离别季,是分手季,但今天,“大三是个分水岭”这个命题恐怕也是要成立了。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们默默的改变了这么多?真的只是简单的温水煮青蛙,没有上进心吗?或许不是,也许能够做出离父母近一点来小城市考个公务员,也是我们勇气的一种体现;也许在对爱情充满希望的年龄还会去考虑父母的感受,也是我们成熟的标志。
诚然,现实真的有点残酷。残酷到你会相信这个世界上唯独能不离不弃的是父母,你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最需要你的人也会是父母,你会明白好的发展并不只是在北上广,你更会发现真正的人生赢家不是只有财富。
我记得许许多多的夜,在霓虹闪烁的街道上,我肆意的把弄着自己的样子只要能换来点开心就好,反正夜够冷漠路够陌生,苦笑着看看自己的样子,好像还挺像当初咬着牙说讨厌的那个样子。我们终究是 人,是会哭会笑会爱会恨的人,但又是谁教会了我们这一切?或许只有时间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