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印度是亚洲第二大国家,是南亚半岛国,只要一提到印度,我就会想到他们国家有种姓制度,男女不平等,治安不太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印度,印度的土地面积约297319 平方千米,人口达1339113.4亿,所以,印度土地面积是非常大的,很让人不可思议。

  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夏季高温多雨,那在印度国家,什么地方适合种什么呢?印度西部比较干旱,适合种小麦,东部湿润,适合种水稻,但是印度的缺点就是,洪灾和旱灾频发,这导致了印度人生活的艰难,因为这个原因,印度人会有很多的敬畏,比如敬畏一些自然神,让他们保佑,防止灾害的来临。

  印度有一条河,叫恒河,也有一个平原,叫恒河平原,很多印度人喜欢在恒河里面洗澡,他们认为恒河是他们的神圣河流,恒河流域就是热带季风气候,还有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印度早期先民选择了在印度河流域一带生活,因为恒河洪水多,灾害比较频发,所以人们才会到印度河流域生活。

  那么印度早期会形成统一吗?统一的动力来源于共同的组织需求,我认为他们不会形成统一,因为缺少统一的动力,所以不好统一,为什么呢?印度内部农业条件比较优越,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有大量的小麦和水稻,但一旦灾害来临,洪水来临,就会毁于一旦,这样,就不好形成统一了,而外部,需要抵御外敌的需求,因为印度四周全是山,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是西北部有一个缺口,那个缺口叫开伯尔山口,因为这个缺口,也导致了外部不团结,没形成统一,所以早期的印度是没法形成统一的。

  一些人民为了达到统治,就创造了一种宗教,也就是婆罗门教,而这个宗教也是分为种姓制度的,人们把它看成了一个人体,从头到脚,头就是最高级的婆罗门,也就是白种人,一直往下到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贱民就是最低级的,创造这样的宗教,对于统治者来说很好,很利于他们的统治,但是对于低种性的人来说就很悲惨了,于是又有了佛教,佛教当然是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但最后佛教在印度没有发展下去,衰落了,但佛教在日本和中国慢慢的发展下去了,最后,婆罗门教也学习了一些佛教的信仰和精神,最终成为了印度教,在11世纪前后,又有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神教,它反对信多神,拜偶像,主张平等观念,一般一些穷人都会信伊斯兰教,因为主张平等,最后是伊斯兰教和婆罗门教共同统治的印度,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第二宗教。

  随着海上道路的开拓,西方强烈入侵印度,占领印度,然后把自己国家的人民殖民过去,通过挑拨离间造成混乱,然后出面收拾残局,而确立自己的殖民统治,然后掠夺资源,压迫印度人促进工业化,开始在印度传播西方文化,普及英语等,但印度人肯定不甘心,因为宗教冲突,印度要争取独立,抵制英国,圣雄甘地站了出来,他们逼迫英国退出印度,也随着二战的到来,英国不得不只能退出印度,最后英国走了,印度被分开了。

  现在的印度因为海上贸易,农业原材料特别丰富,也因为西方人到来过,所以英语在印度比较普及,这促进了印度当时的急速发展,印度有一个称号,它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因为印度软件业发展让人刮目相看,印度软件服务遍布世界106个国家,其软件销售占美国80%以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但现在的印度还是有种性制度,这是印度一直以来的缺点,有很多很多人受不到教育,家里贫困。

  这就是我眼中的印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