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单车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十六日记——第十天(2020.06.03)

路线:敦煌锦江之星——敦煌莫高窟——哈密市

里程:520公里

用时:10小时

高垒作峰列堠火,

众山当户如垣墉。

戍楼吹角日西坠,

远寺一声闻暮钟。

——清·颜检《宿星星峡》

从酒店到莫高窟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因为预约的11点,所以十点才从酒店出发,但到了莫高窟售票处才知道,其实时间约定并不严格,只要到景区售票处换取门票就可以直接坐大巴进去景区。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里面的东西就是著名的“敦煌遗书”。


莫高窟碑(1961年)

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日本作家井上靖据此写成了小说《敦煌》,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拍成了同名电影。为了拍这部电影,还在敦煌修了一个影视城,后来又成为《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奔跑吧兄弟》等众多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取景地。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敦煌石窟(276-279窟)

不幸的是,在晚清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不过好在这些被国外掳掠的文物到现在为止基本上都保存完好,所以从全人类的角度讲,也是一种幸运。

莫高窟不允许自由参观,为了保护石窟尤其是里面的彩绘,莫高窟窟内也不允许进行任何拍摄,景区工作人员把游客进行编队,每队约12-15人,会有专门的导游带队并进行讲解,每队参观10个左右的洞窟,但是每队参观的洞窟又不尽相同,除了几个代表性的洞窟之外,比如敦煌遗书的发现地16、17窟以及九层塔楼等。


九层塔楼(里面为敦煌石窟最大佛造像)

比较幸运的是,我所在的编队是由敦煌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员带队,讲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很是震撼,难以言表的震撼。我也想不免俗的说一句,莫高窟真的是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宝库!当之无愧的中国四大石窟之首!到敦煌,即使只来莫高窟,也是值得的!


敦煌遗书的发现地(16-17窟)

在里面参观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导游讲解结束,就必须要跟着导游走出石窟区,管理极为严格,整个讲解大约一个半小时。途中我们的队伍中遇到了两个散客在参拜石窟佛像还用手机给佛像拍照,其中一个还是个藏族喇嘛,给我们做导游的那个研究员发现之后,亲自动手删除了对方手机里的照片,又喊安保人员将这两个人带了出去,不让他们继续参观了。

参观完莫高窟,敦煌的行程就结束了,整个甘肃的行程也算结束了,沿着215国道行驶约120公里转到G30连霍高速再往西北方向走80公里,就到了甘肃新疆交界的星星峡,也就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河西走廊的行程随之也结束了。行驶在路上,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山的颜色由黄色和青色变成了黑色,铁一般的颜色。而过了星星峡,就可以遥望到天山的雪峰了。这应该是也是玄奘法师经过的“莫贺延碛”附近。

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新疆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星星峡是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险关要隘,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山路蜿蜒其间,两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不仅是新疆和甘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风格的分水岭。对于新疆人而言星星峡就是一堵院墙,过了院墙就算是出疆了;对于内地人而言,走到星星峡,就算是到了真正的西域了。

进入到新疆境内最大的感觉就是安保瞬间变得严格起来,会在每一个卡口检查身份证,会详细检查车的后备箱,加油站也只允许驾驶员一个人进去,而且需要刷身份证才能加油。虽然知道这是出于安全需要,可还是免不了情绪上的紧张。

从星星峡到哈密市区约240公里,六点半赶到了哈密的4S店,对车进行了保养。哈密一般是7点钟下班,比内地要晚一个小时。因为提前电话预约过了,所以很快就保养好了。七点半就到了酒店,酒店的暗保同样很严格,除了正常的防疫登记、身份登记之外,所有的行李都需要过安检。

哈密,古称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初唐为伊吾),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位于新疆最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对于内地最有名气的则还是哈密的特产——哈密瓜。哈密瓜主产于吐哈盆地,瓜肉肥厚,清脆爽口,含糖量最高达21%。哈密的甜瓜在东汉永平年间就成为进贡的异瓜种了。至清代,被哈密王作为贡品,受康熙赏赐而得名哈密瓜。但追根溯源,哈密瓜源于鄯善一带,鄯善原归哈密管辖,现划归吐鲁番。

从酒店出来到马路对面有一道街上有很多饭店,还是选择了一家烧烤店,里面挂满了靳东拍《精绝古城》的照片以及靳东和老板的合影,似乎是为了证明靳东曾经在这里吃过烧烤。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人单车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十六日记——第十天(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