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总会遇到这样一桩子事——今天要写什么?这是一个长期写作者必然要面临的一件事情。那每次我遇到这种情况,我是如何调节的呢?
别光想,去写就对了
我发现不知道写什么,往往还停留在“想”的层面,我是真的没什么可写的吗?一分析就会发现这个想法站不住脚,我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想写更“好”的、更有意思、更有价值的文章,而不是口水话连篇。
知道自己这个需求以后,我就去分析这个需求,看它是真的“事实”需求吗?一经仔细打量,不难发现,这里的“好”、“有意思”、“有价值”意义都很含糊,目标不明确,理想就很难达成;另外,谁说生活零碎就写出来就没意思了呢,许多美好的诗歌、散文、小说、哲学不都是从生活细节出发,然后升华出哲理和有趣来嘛。
通过觉察自己的思维,就会离开惯性思维的误区,认识到冲突和矛盾来自于思维局限后,我就不在停留在“光想”这一阶段了,立刻就投身到写作的状态中去,就从“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好....”下笔,你会发现文字会源源不断地往指间冒,像是一股源源不断地喷泉水,它有自己的“闹骚”、“怨言”、“看法”、“意见”要来说。
我只是它发表的言说的一个工具罢了,根本不用过度思考和谋划,我只是一个通道罢了。
定个小目标,就当自我觉察练习
“我要发光”日更群的打卡任务最少三百字,这对于坚持日更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不会有太多的压力,想着打卡三百字而已,就不会要一定要输出多“厉害”的文字,只要手写我心,让内心的声音以我观察之笔记录下来,不做过多的点评和评价,全当是观察自我思考者的笔记。
一天寥寥数语,以不多的笔墨来描绘一天的生活,留白之地甚多,一副简笔生活画就跃然文中了,通过书写又觉察了自己,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如此一举两得的小目标,根本不会有疲倦感,因为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反而觉得很有趣味,更想去深入了解自己了。
再读,再修改
作为一个文字书写者,变得学会两个身份技能,作家的创作能力,编辑的整理修改能力。这两种技能看似是矛盾的,总觉得编辑会妨碍作家的创作力,而作家常常不留意规范及细节。
通过不停地写和悟,我算是看到这个分身集合于一人的优势,一旦通力合作,常常是事半功倍,书写的成品会更加严谨和规范,分明是取了两个身份之优势,共同打造雕琢一篇文章。
写不下去的时候,我的常规做法便是启动编辑模式,暂时关闭作家的创作欲,回过头去一字一句地去倾听文字,去理解作为作家模式下的自己想传达给读者的意思,编辑界于作者和读者之间,以审慎的目光来判断作者的话是否到位,读者是否能够完整的接受信息,而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读者,这样的编辑更懂作者的心。常常,编辑模式启动一会后,作家的新的创作灵感会受“-编辑”的启发,而生出更多的好点子出来,于是编辑就退场,作者就又上场了,开始她的舞文弄墨,大展拳脚。
总之,两个分身集于一人之身,却不让其同时上场,若是同上出现,那文字的书写必然事倍功半了,谁也不喜欢在自由创作是有一个喋喋不休的编辑在纠错。可一旦区分了时间,确定了彼此的目标和界限,那结果必是互利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