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文末有彩蛋)

书,曾经是人类传承知识的最重要工具。从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石板记事,到中国的竹简、中世纪欧洲的羊皮卷,再到我们现在常见的纸张。每一次记录工具的进步,都影响了人类的知识进步。

书写的方式,也从最早的刻字,到手抄,再到印刷。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直接催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结束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绝对是那个时代的信息大爆炸。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当真正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来临之际,还有多少人看书呢?对经典著作的信息化,固然保护了典籍,也方便更多人学习这些著作,但是当这些书存在于网络,而网络上又有太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物时,还有多少人真正能静下心来看书呢?

日本学者斋藤孝的《深阅读》就是对网络时代如何坚持读书,并且有目的地学习的诠释,正如本书的副标题——“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书的篇幅不长,kindle上显示读完的时间是1小时零2分钟,相比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篇幅要短很多,深度也适中,或许也是斋藤先生为了能和网络时代习惯快餐化的大多数学生通过本书隔空喊话进行了调整。

书中说到,由于网络时代信息过于发达,在网上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的成本太低,导致了当代人专注度下降,而“当舒适成为理所当然,不舒适的状态就会变得难以忍受,于是也就不想做读书这样麻烦的事了”,因而“从这个意义上上讲,我们也许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而非‘信息过剩’的世界里”。

读书为什么难、不舒适呢?因为读书需要思考。如果不思考,只是读而已,那么只能被称作翻书,最多获取了一些表面的信息,而如果只是为了获取信息,不如通过浏览各种门户网站、社交网站。

但读书之所以被称为“读书”,是因为通过思考,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速度和思想深度。具有了这两种能力,就能很好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一个人如果具有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如果还有很强的行动力,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避免自己在海量信息的表面随波逐流。心理学上有一个词汇,叫做“证实偏见”,是指人会为了证实自己的立场,而只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忽视其他。这种行为粗看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实质上却忽略本质,缺乏深度的批判性思维,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只接收自己想要的信息,进而使自己的认知圈子越来越小。很多极端主义倾向其实就是思维小圈化的后果。

斋藤先生提到了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边问边读、朗读、利用书脊、一天一本,以及“输出”。前四个习惯应该说只是养成定期看书,增长阅读量的方式,唯有“输出”才是真正体现“深“阅读,培养思维速度和思想深度的方法。不少人读过一本书以后,要么是记不住,要么是能力不足以理解,无法顺利向人解说。这种情况下,斋藤先生认为不能认定为”读过“,所以最好一开始就以”一两分钟讲清楚其内容“为前提进行阅读,逐步提高。

后记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或许,曾经我们很熟悉地拿起一本纸质的书,静静地度过一个下午的场景,已经不多见了。但是,纸质书却不会遗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仍有许多人将书看作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纸质书精致的排版、字里行间散发的墨香、逐页追寻真理的喜悦……”

本书虽然不长,其中举例、引用的书却不少,很适合做一些延伸阅读,也有网友整理了书单,顺手转载在这里。当中有一些由于翻译原因,未必能一下子找到对应的中文书,有待更高水平的书友指正了。

以下转载自豆瓣作者资言读书,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82440992/,括号内为本文作者实际查询后加注。

1、《启动的活法》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先生著(未查到本书,中文版疑为《幸福的答案,基因知道》)

2、《论语》孔子

3、《意义的呼唤》维克多·E·弗兰克贝(此为台湾版书名,大陆版书名为《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为Victor E. Frankl)

4、《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5、《富翁自传》福泽谕吉(书中名为《福翁自传》,系豆瓣作者笔误,中文版书名为《福泽谕吉自傳》)

6、《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7、《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8、《千禧年》斯蒂格·拉森,三部曲,三部小说每部分为上下册,共六册(现为四部,分别为蜘蛛网中的女孩、玩火的女孩、龙文身的女孩、直捣蜂窝的女孩)

9、《禁闭岛》推理小说,丹尼斯·勒翰

10、《历史是什么》爱德华·H·卡尔

11、《游戏的人》约翰·赫伊津哈

12、《情绪的世界》岛崎敏树(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13、《人类的极限》霜山德尔(未查到中文版,日文版名为《人間の限界》)

14、《人类的诗与真实——其心理学考察》霜山德尔(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15、《夜与雾》霜山德尔翻译(疑似为前文《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的日文版,阿伦·雷乃执导的法国电影《夜与雾》系同一类型,可供参考)

16、《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17、《跟巨匠学习绘画鉴赏》视觉设计研究所

18、《跟巨匠学习配色基础》内田广由纪

19、《睡觉也能学的结构主义》内田树(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20、《反哲学入门》木田元

21、《尼采入门》、《柏拉图入门》竹田青嗣(未查到中文版,日文版分别为《ニーチェ入門》、《プラトン入門》)

22、《原来这就是现代思想》小阪修平(未查到中文版,日文版为《わかりたいあなたのための现代思想・入门》)

23、《Small  Talk》附带CD的英语学习教材

24、《E=mc²——世界最著名的方程式传记》大卫·波丹尼斯(未查到中文版,原版书题为《E=mc2: A Biography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Equation》)

25、《利用报纸长学力》斋藤孝(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26、《三四郎》、《从此以后》、《门》夏目漱石(第二本为《从此以后·心》

27、《金色梦乡》、《重力小丑》伊坂幸太郎小说

28、《斋藤孝的天才传》斋藤孝(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29、《爱迪生——发明了20世纪的人》尼尔·鲍德温(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30、《梵·高书信集》(中文版为《凡·高书信全集》,法文原版为《Lettres à son frère Théo》)

31、《私塾·坂本龙马》、《献给母亲的叙事诗》武田铁矢(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32、《龙马风云录》司马辽太郎(中文版《坂本龙马》)

33、《44号孩子》汤姆·罗伯·史密斯

34、《秘密演讲》汤姆·罗伯·史密斯

35、《福利斯特探案集》R·D·温菲尔德(未查到中文版,英文版为《A Touch of Frost》,有同名电视剧)

36、《最后的孩子》约翰·哈特

37、《少女无声》波士顿·德兰(未查到中文版,英文版为《The World Eve Left Us》)

38、《盗城》大卫·贝尼奥夫(中文版为《贼城》)

39、《枪炮、病菌和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40、《柴田元幸与九位作家》柴田元幸(未查到中文版,日文版为《柴田元幸と9人の作家たち  ナイン・インタビューズ》)

41、《古希腊渊博图鉴》芝崎美雪(中文版为《图解古希腊那些事儿》,作者中译名为芝崎美幸)

4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思·韦伯

43、《国家的品格》藤原正彦(未查到中文版,日文原版为《国家の品格》)

44、《别让我走》石黑一雄

45、《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46、《风姿花传》世阿弥

47、《成为小说家!》中条省平(未查到中文版,日文原版为《小説家になる!》)

48、《神话的力量》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

49、《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迈克尔·桑德尔

50、《新黑格尔》长谷川宏(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51、《野村的实践<论语>》野村克也 (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52、《鼻子》果戈里(系《果戈理中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

53、《源氏物语》、《谨译源氏物语》

54、《宇宙大爆炸》西蒙·辛格(中文版为《大爆炸简史》)

55、《你们该如何活下去》吉野源三郎(中文版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56、《必能找到“座右铭”——寺子屋的451个人生训条》斋藤孝(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57、《卡索拉和她的书》多萝西·巴特勒(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58、《当大人为绘本落泪时》柳田邦男(中文版为《感动大人的图画书》)

59、《那位配音员朗读的那部名作》斋藤孝(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60、《印度夜曲》安东尼奥·塔布其(未查到中文版,其英文Nocturn Indien可译为夜莺,亦未找到,中文版有同一作者的《时光匆匆老去》、《佩雷拉的证词》、《安魂曲》)

61、《论语和算盘》涩泽荣一

62、《咖啡转,世界史也转》酒井隆一郎(未查到中文版,日文版为《コーヒーが廻り世界史が廻る : 近代市民社会の黒い血液》)

63、《马铃薯的世界史》伊藤章治(未查到中文版,日文版为《ジャガイモの世界史》)

64、《无处不在的历史科学——或者为什么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简单》马克·布坎南(中文版为《临界:为什么世界比我们想像的要简单》,几乎找不到了,同一作者另有《隐藏的逻辑》)

65、《冰川清话》胜海舟(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

66、《论语故事》下村湖人

67、《弟子》中岛敦(日文原版为《李陵·山月記·弟子·名人伝》,中文版在《中岛敦作品选》中收录)

68、《圣经故事》赛珍珠

69、《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

70、《关于读书》叔本华(未查到中文版,待补充,应收录于其某一作品集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文末有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