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社会,新媒体时代,催生各种网络群体,亚群体和圈子,其亚文化和圈子文化让人难以理解,其行为也让人颇为费解。然而,只要是人类活动,就有其共性,不但能理解,也能预测,万变不离其宗,万事逃不开一个“理”。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就是理解这种圈子和文化的一把钥匙,通过人性理解人类群体。天道循环,人性亦然,所有的独特和潮流,都不离人性的车辙,看破复杂多变的“形”,抓住不变的“神”,一切终归“简单”,易于理解。
这便是勒庞的《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之书,也被称为预测之书或者《参选宝典》。
提起《乌合之众》,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即便没有读过,也定有耳闻。这本1895年问世,有点像是赶时髦似的“不太正经”的小书,却产生了一个多世纪的持续影响力,是当今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也理解群体心理的重要书籍。
让人费解的奇妙之书
一是持久影响力:美国社会科学家莫顿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指出,“本书能持续大半个世纪之久仍然热度不减,就一定有其独到之处”,60年后的今天,单单在中国就有双位数的版本在发行或即将发行;
二是跨时空性:当我们读这本书时,会完全忘记和作者巨大的时空差距,书中所描述和讨论的各种问题和事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发生与存在着的,比如群体的非理性、人的异化、官僚化过程以及无意识行为等。
三是作为“圈外人士”的作者。“圈外人士”古斯塔夫·勒庞(1841.5.7-1931.12.13)是医学科班出身,186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写了数本有关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作。尽管他不知疲倦地埋头工作,却没能打开大学甚至科学院的大门,被排斥在正式的圈子之外,其研究和工作也被视为业余性的和科普性的,但却是一位高产作家,发表了几十部著作,完善了综合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学说。
也许就是作者的非正统性和务实性,才让这本小书有了如此魔力。
本书的价值分析
《乌合之众》为什么会有如此持久的影响力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务实性和价值性。勒庞从人性本身来理解群体和社会,而他又恰恰站在当代社会的起点位置,以务实的态度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人性因素,这些现象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直至今日社会的一些常态。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没有任何改变。基于其智慧、勤奋和庞博的知识背景,勒庞的分析虽然未必全对,但有其独到之处。在后面介绍本书理论的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勒庞所做的归纳和分析,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让人信服之处。
二、普适性和前瞻性。勒庞此书从头到尾都表现出对重大问题的敏感性,作者以简约甚至有些时空错置的方式,触及了古今人们都关心的一些问题,他考察了一大推不但是他那个年代,同时也是我们现代人所面临的的社会问题和观念。
勒庞的思想有先见之明,他在书中写道“我们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群众进入了历史,群体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一个远见是:群体中人正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做价值。因为其理论的预见性特点,勒庞经常被人错误地当做先知,这是一个他偶尔有所向往,但因为不合适而放弃的角色。
三、价值观倾向性。比如书中描述了种族的差异,人类差别,勒庞用生动而直截了当的语言来表达这一观点,并用准科学的内容作为依据,这就解释了他的书为何如此成功,以致他“最终拥有了其他任何社会思想家都无法匹敌的读者群,这些人包括极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当然也包括持有某种倾向的普通人。
有两位政治人物,尤其忙于通读勒庞的著作。他们将勒庞制定的规则付诸实践,并且及其认真地将他们分门别类,这两位就是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最循规蹈矩地跟随勒庞,并按照真正的日耳曼人的彻底性来做的人是阿道夫·希特勒。他的《我的奋斗》就是紧紧追随勒庞的推理逻辑。读起来就像是勒庞作品的伪劣盗版(霍克海默和阿多诺)。
这本书就像罗伯特·莫顿评论的那样:对勒庞和我们的时代都表现出实际意义,谈不上完全创新,也不完全正确;字里行间与字面上有着同样多的意义;眼光时而偏狭,时而放眼全球;既有预见性又观念落后;在实践中有效利用着历史,又从原则上否认着历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当时表现出人类行为共同特点的重要事件中概括出了一些特点;还有一些并不影响其本质的乌七八糟的意识形态怪论——这就是勒庞的《乌合之众》,一本仍然值得一读的书。
本书写作特点
一、重视民族的永恒性特征:前言部分指出,遗传造就的种族中某些相似特征,这些特征合起来构成民族气质,民族气质具有稳定性。热衷变革的民族,只是在各种制度和法律层面上的变革,无法真正改变这种气质。一个民族的内心深处,仿佛有某种恒久的力量在支配着,古人成为命运或者天意,勒庞称之为“幽灵回声”。
二是重视集体无意识:群体无意识行为取代个体有意识行为,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群体巨大力量的来源,恰恰是隐藏在这种无意识中的。理性也只是人类刚刚才拥有的属性,还不足以完美到揭示无意识规律的地步。其无意识理论具有前瞻性,对精神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伊德和荣格产生重要影响,而不是相反。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荣格在1895年的时候,刚刚进入巴塞尔大学学习。
三是务实的方法论。非科班出生的勒庞,不属于任何学派,不受任何观点、理论和教条的影响,以免落入先入为主的各种偏见中。他认为社会现象的实践理性要重于纯粹理性,人们感知到的真实,比理论真实更有价值,社会学现象中的实际价值才与文明的发展有关系。
本书目录
作者前言
导言:群体时代的到来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第四章选民群体
第五章 议会
由于版本不同,目录也不尽相同,此目录仅供大家参考。本书具体内容以后逐卷分享。
发布于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