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寒气至古诗四首赏读:长感故人心,故心犹可忆

孟冬寒气至古诗四首赏读,看看不同时代的孟冬时节,女性的情感和地位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汉朝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历代为人们所喜爱,不是因为它辞藻华丽语言轻松,相反是一种最深的人情质朴,深深打动人心。

在秋冬转换的时候,一场急速从北方而来的降温,是自然告知冬天的来临。这种骤然的寒降,实际比真正的冬天更冷,因为身体必须从温暖宜人的晚秋,快速的适应,而此时,古代的生活物质和生活条件都有限,急速的降温,往往导致疾病和心理的不适应,人们对漫长的冬天产生心理压力和烦恼。怎么才能安全度过冬天呢?

对于安稳在田园里的人,可以互相照应,冷暖相助,但是这种生活就算是上古都是一种奢侈,因为从上古开始,有战争就会有人力的征用,土地的贫瘠会促使人们外出谋生,或当兵,或经商,或游学,或为谋士或者文士。他们或荣耀或落魄归来,或竟然战死或者客死。

离别离家是命运的巨大不确定性,而秋冬又是人身体可能发生重大疾病的时段,对于在路上的人,那是一种离乡颠沛的苦楚,寒冷使他们思念依恋故土家园,对于有着深深牵挂的家园的亲人们来讲,寒冷到来,会使得他们更加恐惧和忧患。

因为家人在外面,会不会因为寒冷病倒,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对于通讯极其不方便的古代,等待是一种常态,但是在忽然而至的寒风里,冷使得情绪更为敏感,分外对亲人爱人挂怀。

孟冬寒气至是汉末的民歌提炼出来的,在不断传唱过程中,最终定型。在那样一个人口急速凋零的时代,人们外出,面临的风险更大,家人和爱人更忧患吧。

这种忧患凄冷直指人心。


孟冬,是传统的农历十月,此月会有立冬和小雪,虽然白天有时候相对和暖,但是夜晚已经分明感觉到冬天的寒气,更何况是突然而来的寒潮。北风在夜晚南下,肆虐着枯树,听得见树木在寒冷里干燥的树枝发出的巨大的声响。

但是只有风呼啸走过,天空却蓝的深邃高远,女主人在这样的寒风里站在户外,却看着满天星斗。因为她的爱人在远方,已经多年没有音讯。

九月授衣,十月装绵,古代的制造业不发达,游子只要有可能,就会在晚秋和早冬赶回家,置备衣裳和棉被,再次出门远行,九月和十月也成为家人最深的盼望,因为总可以在分别后再见,那密密缝纫的冬衣,代表母亲或者妻子的深情,那是为抵抗冬天的寒冷,家人所能提供的最大的温暖。

但是他没有回来,等了无数的月圆月缺,星光风雨之后,这个孟冬,他依然没有回来。

发生了什么事?无从得知,或生或死,在她的把控范围之外。

只知道三年前来了一位客人,带回了他的一封家信,上面写着我很思念你,下面写着可能会有相当时间的离别。但是是多久呢?信里是否还有其它内容,已经不得而知。

妻子将书信放在怀里,已经三年。那上面或是丈夫的笔迹,或者是别人代写,总是最珍贵的凭寄。显示他一定会回来。

妻子在风中的旷野上站立,她会一个人苦闷地表达些什么?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你在哪啊,你不要忘了,这是你的家啊。


我曾经把“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解读为担心丈夫在外面变心,担心流连他乡花草,忘了妻子的苦守,这是妻子的猜疑。但后来,我却读到了另外的深沉。

汉朝末年是个动荡的末世,人口锐减,由繁荣期的6500万,锐减到三国初期2300万,如果用男女比例一算,实际大部分男性已经在颠沛战争流离中无存。

在这个背景下,家人的忧患更多的是生死冷暖,而不是变心。你要记得回来啊,你要记得家里有人在等你,在寒夜的风中,这种声音分外悲凉。请你活着归来,请你魂兮归来。

当然这首诗,我读出是牵挂,相思与大爱。这是因为你若放在动荡的背景下,必须如此,也只能如此。她是妻子,有房屋,有田园,可能还有公婆和子女。她站在的是家园的土地上,这里是丈夫的家和归宿。

这里不只是爱情,更是亲情是实打实的牵挂。


”白露秋风始,秋风明月初。

明月照高楼,白露皎玄除。

迨及凉风起,行见寒林疏。

客从远方至,赠我千里书。

先叙怀旧爱,末陈久离居。

一章意不尽,三复情有馀。

愿遂平生志,无使甘言虚。“南北朝刘铄《拟孟冬寒气至诗》

就算是太平时代,读到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那种凄怆深沉的感情,仍旧能够和别离之感相照应。但是此时更强调离别夫妻和恋人平等和守信。南北朝刘铄拟托孟冬寒气至,写的同样是一位女子的等待。

这位女子,显然是环境还不错,但她究竟是否是男子的妻子呢,很难说。南北朝有一段民间开放的时期,可以自由恋爱,但是自由恋爱也会有风险,就是相恋的人未必会娶你。

从早秋开始,白露时节你就离开这里,最美的秋月,照在我的楼上,然后看见白露为霜。

等到孟冬凉风,到处是一片萧瑟的冬林。

我的生活虽然有相思寂寞,但是也适应着这样的空虚,以至于我究竟是爱着你,还是爱上了寄托?

有客人从远方来,带来了你千里之外的书信。

上面先写着怀念和思念我,却丝毫不谈及我和你分别这么久,你什么时候回来。

你写了一张纸还不满足,洋洋洒洒来了三次信。我也回了。

我愿望你说到做到,不要满纸是甜言蜜语。

比起汉朝的那位妻子,这位女子,分寸可谓捏拿得十足。

是冬天来了,可我该住在高楼上,我没有乞求过你什么,倒是冬天来了,你分明记得我从前给你的温暖和温柔,写信来撩拨我。

没有婚姻保障,我只认为你这是别有企图不负责任的甜言蜜语。

这位诗里的女性让我感慨,有着人格的独立和傲岸。爱是爱了,也爱过,但是眼睛雪亮,心地分明。


“孟冬寒气至,冲风一何厉。

宿楚失故阴,思虫柱哀喙。

客来门冬冬,袖有尺书遗。

一读泪先零,再读心已醉。

妾如初开花,君如长流水。

花挽水回难,水捐花去易。

流水何时休,春荣难久恃。”宋代:洪适《拟古 孟冬寒气至》

这是宋朝人写的孟冬寒气至,虽然作者是男人,但是仍旧可以窥见女性的地位。

比对汉朝,南北朝和唐朝,宋朝的社会经济是发展了,但是女性的地位却是下降的,她们在儒家纲常伦理的道德下依附男性,呈现出妾妇的状态,自哀自怜。

在孟冬时节,北风何其厉害。

我在楚地失去了父母,在夜晚思念和泪水,让我无能为力。

忽然有客人在冬夜敲起了门,冬冬声后,我打开门,他带来了一封书信。

读一遍的时候,我的眼泪落下来,再读的时候,心却醉了。

因为你说我像才开的花,是那么楚楚娇美。

可是你就像流水一样永无停止,我想要留住你却很难,你抛弃我却是很容易的。

流水什么时候能够停住,我的容貌和青春并不长久啊。

这显然是妾妇之词。一个孤零无助的女孩,总会惹起男人的保护欲吧,但是这样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依附。

这种对女性柔弱化单薄化的审美一直持续到清朝,带着一种病态。

这里并没有女性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情,看到的是算计着自己的生存和青春。宋朝和宋朝之后,女性地位低下,这种楚楚可怜,大半是生存和压抑。那是女性的冬天,但是不值得作这样的婉转。这是符合男性视角的一种审美。


“雕甍方凄蹙,缛绣更沉戚。

泣椒自愁粉,帖翠意难迪。

旖旎非寒冬,玄灵何迫觌。

客从远方来,贻我书的历。

君心泻瑶树,妾意感花额。

言言有深际,欢处殊不怿。

长感故人心,故心犹可忆。”明朝柳如是《孟冬寒气至》

那么明朝这首柳如是的孟冬寒气至,稍稍回归了女性精神的独立。

实际这也是明朝末年特殊的一种社会现象,貌美多才的歌舞女性拥有一定的名气和经济地位,在不自由的生活里,略比寻常深闺女子多了点交际和窗口,这中间有可能产生一些因为心灵精神碰撞产生的爱情和情谊。

那么在良好的物质条件下和稍微宽松一点的社交里,有着交往的相对平等。

这里雕梁画栋刚刚有点寒气,夜晚的绣被,觉得了冬夜的寒沉。

寒气来了,脂粉也有凉意,所以在梳妆时,略有心情的寂寞。

这里依旧旖旎,并非是寒冷之极的冬天,所以没有你想得那么幽冷。

客人从远方来,带给了我你的书信,书信上是关怀分明。

你的心就像月光洒在玉树上面那么纯净,我的心情就像花枝摇曳。

你有别人所不及的深度和深情,让我们曾经的相处愉快动人。

我常常感受到你的心,你的心让我常常追忆和感动。

这是一封冬天的交际书和情书,表示对对方的好感和感谢。谢谢冬天里记得我,被你牵挂。

当然柳如是这是写给谁的呢?在这首诗里,看不出特定的对象。但是这是一个胜券在握的高级女子,谋爱又谋生,最后她嫁给了钱谦益。他们的婚姻轰动一时,虽然是郎才女貌,但是他们实际的社会地位并不平等。


这四首孟冬寒气至实际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期,女性的情感和地位。

实际最动人的还是汉朝《古诗十九首》的孟冬寒气至,因为那是最深沉的牵挂和相思。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冬寒气至古诗四首赏读:长感故人心,故心犹可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