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

还记得初读鲁迅时,自己宛如置身于冷水之中,周围的水是那么熟悉,而那寒度却让人窒息,仿佛一下子就窥破人性的险恶,一切让我迷茫而不知所措。而阅历渐渐增长品读不断加深,鲁迅先生的书也越来越令我想去琢磨回味。


鲁迅用他的文字向一切旧势力开火,向那些屈服于洋人的忘记国耻的奴隶开火 ,向深潜于国民内心深处的劣根性开火,在《狂人日记》中,在《阿Q正传》中,一位手持长刀的武士,一次一次的挥舞起他的长刀向人们的愚昧斩去,纵使枪林血雨,即使遍体鳞伤,先生持刀的手也紧紧握住,丝毫不肯放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鲁迅就是我精神家园一位重要的导师。他不仅教我不依靠权威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且还带给我敢于质疑和批判身边不合理现象的勇气,也正是在先生的影响下,我越来越喜欢读那些直批人性弊端的作品。只可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著作中,像鲁迅这样毫不掩饰的深度揭露人性的作品比例并不大,也正因为如此,我对中国本土的文学一直持着一种轻视的态度,后来当我真正明悟中国文化本身的独特韵味时,已经错过了很多宝贵的阅读时光。


现在反思曾经误入歧途的原因,这和年少时的无知摆不脱干系的。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含蓄的传统,更何况不同的作者创作目的是不同的,有人写作旨在揭示小人物迷茫的心理状态,有人用文字去记录时代特有的时代与变迁,像鲁迅先生一样直接对中国人的本性进行露骨批判的作家只是少数。当时的我因为太推崇鲁迅的作品,而失去了自己本身的冷静思考,最终在阅读上走上了偏离的轨道。


有百利者必有一害,鲁迅先生的文字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挽救人类良知的一剂良药,但正如古人所说“是药三分毒”,不管是半部就可治理天下的《论语》,鲁迅先生的文集,还是许多现在仍然很先进的理论都是如此,它们的药性终归在不断减弱,后人只有抛开权威的光环,找出被神化的背后那些真正值得代代传承的内容,融入新的成分,当代才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人也是这样,在由不完美趋向完美但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的过程中不断艰辛前行,有朝一日到达乌托邦方才醒悟,漫长的旅程才走完了一小部分。


但即使鲁迅文章的药性在不断削弱,中小学教材中删去鲁迅先生的文章仍然是不妥当的,如果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就删掉的话,为什么不把学生普遍反响比较难以学懂的数学删掉呢?也许鲁迅的文章比较难懂,但是对它适当的阅读对于学生思想的启蒙,尤其是中国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当下国人读书如果不看鲁迅的话,就像是吃饭却不加盐,肚子想来是能填饱的,可是总少了把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力气。


归根到底,鲁迅的文章是应该而且也值得读的,不过就像对待调味品一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人生阅历做适度的阅读,既不因为读的太多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也不要由于偏见而错失了精神的财富。一时领会不了也没有关系,也许读鲁迅的文章和叶嘉莹先生对读古诗词的评价一样,等到读者真正经历了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人事浮沉后,曾经阅读中不能体会的感受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让人慢慢地回味感慨人世的神奇。

(文/嘉轩  排版/嘉轩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鲁迅)